•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从《中国女子教育》透视中国晚清女子教育状况
  • 作者

    柴橚赵燕凤

  • 单位

    兰州大学外国语学院

  • 摘要
    作为20世纪第一本系统记录中国女子教育嬗变的著作,美国传教士伯顿于1911年出版的《中国女子教育》一书记录了晚清教会女学与中国自办女学的发展历程,囊括了国人难以观察到的诸多细节。此外该作从西方视域总结了女子教育带来的社会风俗变迁、职业女性造就、女子参政议政3方面的进步意义,不乏真知灼见。但是我们应注意到,这样的认识与思考存有偏颇。因此,突破西方视域,以更加全面、客观的视角,廓清晚清中国女子教育崛起的复杂历程及其发展壮大的多重缘由,再现中国晚清女子教育中西交替发展的真实图景,便显得极为重要。
  • 关键词

    中国女子教育教会女学自办女学晚清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7FW006);甘肃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项目(20200674);“‘一带一路’语言景观多语对译研究”项目(20210129);
  • 文章目录
    一、玛格丽特·伯顿与《中国女子教育》
    二、从《中国女子教育》看教会女学与自办女学的异同
    三、《中国女子教育》的拓新价值
    四、探索中国女子教育发展的客观因素
    (1)女子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在于国内政治革命运动。
    (2)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与发展。
    (3)文化民族性稳固发展。
    (4)晚清女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女性自身的觉醒。
  • 引用格式
    柴橚,赵燕凤.从《中国女子教育》透视中国晚清女子教育状况[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05):100-105.DOI: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22.05.015.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