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邢继伟杨利英孙梦思
-
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阳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
摘要
劳动是人自由自觉的本质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根本力量。按照马克思劳动理论,自由劳动也可被定义为是表征类本质的劳动,是自由、自主的劳动,是对象化的劳动,是平等、和谐、团结类关系的劳动。文章通过对红旗渠“奇迹”的马克思自由劳动理论解读,得出红旗渠是林县人民自由劳动产物的新论断。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历史节点,深入探究自由劳动生成路径,倡导自由劳动,对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具有深远意义。
-
关键词
红旗渠马克思劳动理论自由劳动生成逻辑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人文社科类)(2019-CX-030);
-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劳动理论要义新解
(一)劳动概念的发展及三重规定
(1)劳动是人的类本质规定。
(2)劳动是创造财富的价值规定。
(3)劳动是实现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途径。
(二)自由劳动内涵的四重规定
(1)自由劳动是表征类本质的劳动。
(2)自由劳动是自由、自主的劳动。
(3)自由劳动是对象化的劳动。
(4)自由劳动是平等、团结、和谐的类关系存在的劳动。
二、红旗渠是林县人民自由劳动创造的“奇迹”
(一)红旗渠不仅仅是谋生的物质存在,更是永恒的精神“山碑”
(二)红旗渠是自主性劳动的产物
(三)红旗渠是林县人民劳动对象化的产物
(四)红旗渠是团结、协作、和谐劳动关系的产物
三、自由劳动的生成逻辑
(一)历史逻辑
(二)理论逻辑
(三)实践逻辑
(1)自由劳动是表征类本质的劳动。
(2)自由劳动是自由自主的劳动。
(3)自由劳动是对象化的劳动。
(4)自由劳动是平等、团结、和谐的类关系存在的劳动。
四、结 语
-
引用格式
邢继伟,杨利英,孙梦思.红旗渠“奇迹”的马克思劳动理论解读[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05):7-12.DOI:10.16698/j.hpu(social.sciences).1673-9779.2022.0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