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田华文李艳萍
-
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文法学院
-
摘要
"水课"现象普遍存在于当前我国各类高校的各类课程当中。学术界对"水课"问题的研究目前尚比较薄弱,尤其是对"水课"现象成因的研究多是就各个孤立的因素进行列举式的解释,对因素之间相关性的探讨比较缺乏。从博弈的视角,通过分析当前环境下大学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博弈可以发现:教师"放水"、学生"懈怠"的动机比较明显,而且两者之间有相互强化的趋势。治理的思路是通过调整博弈环境,如采用更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绩效评价导向、严格教学过程管理,以及提升知识的效价等改变博弈双方的损益值,从而让博弈的均衡点出现在教师"严格"且学生"努力"处。
-
关键词
水课博弈损益均衡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东科技大学优秀教学团队建设计划“行政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群教学团队”(JXTD20180507);
-
文章目录
一、概念界定、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一)“水课”的概念
(二)文献综述及问题的提出
二、“水课”现象的产生机理:基于博弈的分析
(一)博弈的环境分析
1.外部环境。
2.内部环境。
(1)本科教育“严进宽出”的办学格局。
(2)“重科研,轻教学”的教师评价机制。
(3)以学生评教为主的教学评价办法。
(二)博弈双方的策略选择及损益分析
1.教师方的策略选择及损益分析。
(1)评教成绩。
(2)时间和精力。
2.学生方的策略选择及损益分析。
(1)收获知识。
(2)轻松通过课程考试。
3.博弈双方损益的相关性。
(1)教师对学生损益值的影响。
(2)学生对教师损益值的影响。
(三)博弈矩阵
1.若教师“严格”,同时学生“努力”。
2.若教师“严格”而学生“懈怠”。
3.若教师“放水”而学生“努力”。
4.若教师“放水”且学生也“懈怠”。
三、“水课”现象的治理
(一)针对教师方面的治理措施及预期目标
(二)针对学生方面的治理措施及预期目标
(三)采取治理措施后的博弈矩阵
1.若教师“严格”且学生“努力”。
2.若教师“严格”且学生“懈怠”。
3.若教师“放水”且学生“努力”。
4.若教师“放水”且学生“懈怠”。
四、结论
-
引用格式
田华文,李艳萍.博弈视角下高校“水课”现象的产生机理及治理对策[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2(04):106-112.DOI:10.16452/j.cnki.sdkjsk.2020.04.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