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高校思政课教学空间效能提升研究——基于课堂教学交往视界
  • 作者

    李岩

  • 单位

    山东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摘要
    空间在学生思政课程学习方面具有丰富的物质、精神、社会多方面的价值意蕴。基于马克思交往理论与空间概念的规定性,对于思政课堂教学空间进行审视,可以发现既往的课堂教学对于本就内含其中、贯穿始终的空间维度关注不足,继而缺乏对于教学交往关系的整体性、生成性、动态性特点的应有重视,未能更好地把握课堂教学的结构与过程。基于交往与空间的互轭并生,丰富课堂教学物质空间表征下更为丰富的思想意义、社会效应,将空间、交往、教学实践进行有机复合,打造情与理、知与行、物质与精神互构转化更为灵动、主体间互动策应更为全面、建构与生成意义更为凸显的理想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更好满足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需求。
  • 关键词

    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交往空间效能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一般项目(22JDSZK052);
  • 文章目录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空间效能提升的出场语境
    (一)交往与空间间互轭关系不断彰显
    (二)信息化教学中多元空间叠加融合
    (三)大学生思政课堂参与力不够、获得感不足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空间的概念厘定与建设内容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空间的概念厘定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空间的建设内容
    1.物理场所空间:课堂教学交往空间的首要表现
    2.网络数字空间:课堂教学交往空间的扩充拓展
    3.精神文化空间:课堂教学交往空间的本源回归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空间效能提升的新特点
    (一)教学思维上倾于“二元两主”
    (二)教学模式上侧于“一中三分”
    (三)教学形式上趋于“一主多辅”
    (四)教学载体上倚于“一轴多端”
    四、高校思政课教学空间效能提升的策略
    (一)培育互为主体意识,建构对等互生的课堂交往关系
    (二)归域泛空间理念,确立混合空间式的无缝教学模式
    (三)擘画高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兼优的授课教师队伍
    (四)丰溢以人为本精神,规塑多元分层的知识“基因图谱”
    五、高校思政课教学空间效能提升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大学生美好精神家园建设
    (二)有助于建立和谐共契的教学交往关系
    (三)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政课堂教学的空间治理
  • 引用格式
    李岩.高校思政课教学空间效能提升研究——基于课堂教学交往视界[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6):105-112.DOI:10.16452/j.cnki.sdkjsk.2022.06.004.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