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张晶田秋实
-
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安徽理工大学党政办公室
-
摘要
中国特色社主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时代价值。针对理工类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存在"情感高认同、认知有偏差、践行缺动力"现状,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重视思想政治课堂教育、实现思政教育广覆盖全贯彻、丰富"第二课堂"内容以及搭建网络教育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大学生文化自信提升办法。
-
关键词
新时代理工科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培育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18年度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基金项目(QNSK201806);
-
文章目录
一、关于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现状
(一)文化自信宏观基础性理论研究
(二)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价值研究
(三)大学生文化自信缺失和提升路径研究
二、理工科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调查概况
三、理工科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分析
(一)情感上高认同
(二)认知上有偏差
1.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较片面,对其学习研究意义的认知较狭隘。
2.对中国革命文化的相关认知有短板。
(三)实践上缺动力
四、理工科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的原因分析
(一)情感上高认同的原因
(二)认知上有偏差的原因
1.大中小学课程没有完全做到“立德树人”,是导致认知偏差的重要因素。
2.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单一性导致“认知片面”。
3.急功近利和自我为中心导致“认知狭隘”。
(三)践行上缺动力的原因
1.理工科大学生责任担当意识弱化,影响践行的主动性。
2.理工类高校校园文化氛围淡化,影响践行的积极性。
五、理工科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路径
(一)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奠定文化自信培育的理论基石
(二)实现思政教育广覆盖全贯穿,夯实文化自信培育主阵地
(三)丰富“第二课堂”内容,强化文化自信培育磁场
(四)搭建网络教育“微平台”,拓宽文化自信培育渠道
-
引用格式
张晶,田秋实.新时代理工科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现状及培育——基于安徽省理工类高校的调查[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6):97-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