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浦静姜松梅丁成龙
-
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学生处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
摘要
目的:了解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SCL-90)、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868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留守组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检测率高于非留守组大学生;(2)留守组大学生SCL-90总分、及各阳性症状因子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组大学生;(3)不同留守类型对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的影响不同,且均有统计学意义。(4)留守组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均显著高于非留守组;留守组大学生积极应对方式显著低于非留守组,消极应对方式显著高于非留守组;(5)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留守经历在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中存在调节效应。结论:有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经历大学生,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中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受到留守经历的调节。
-
关键词
留守经历心理健康生活事件应对方式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安徽理工大学思政研究会课题一般项目: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负性情绪的研究(xszh2019-2020-39);安徽理工大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一般项目:安徽红色文化的精神底蕴及其传承发展研究(XSKL2017-2018-25);2019年度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基金(社科类)一般项目:大学生自主动机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路径研究(QNSK201904);2019年度安徽理工大学青年教师科学研究基金(社科类)一般项目:安徽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研究(QNSK201908);
-
文章目录
一、问题提出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二)研究工具
三、 研究结果
(一)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不同留守类型对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大学生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得分比较
(四)留守经历、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五)留守经历大学生心理健康、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的逐步回归分析
(六)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及留守经历的调节效应
四、讨论
(一)留守经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现状
(二)不同留守类型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三)留守组与非留守组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现状
(四)留守经历、应对方式、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五、结论
-
引用格式
浦静,姜松梅,丁成龙.留守经历大学生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安徽省某理工科高校为例[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