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刘长春高旭
-
单位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教育学院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摘要
围绕"体育思政"的探索发展,重新审视"体育精神"在当前理工科高校体育教学中所富蕴的思政教育价值,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弘扬"体育精神"为契机,将爱国奉献、勇于拼搏、遇挫不退、团结合作、开放创新、公平竞争等核心体育理念深入转化为有效的思政教育资源,实现体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既能充实理工科高校体育教学的人文精神内涵,也能拓展理工科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空间。用"体育精神"激活"体育思政",凭借彰显"体育精神"的"体育思政"涵育培养时代新人,能够对理工科高校实现"立德树人、培育人才"的根本目标发挥出特殊而重要的促进作用。
-
关键词
理工科高校体育教学体育思政体育精神立德树人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0年安徽省“三全育人”试点省建设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项目(sztsjh-2020-3-19);2019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团队“择优支持”项目:思政课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研究(sztsjh2019-97);2017年安徽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重点课题:“教学情境的构建运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亲和力与针对性的有效途径研究”(xszh2017-2018-01);2017年安徽理工大学质量工程项目:“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情境模式”的创新构建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
-
文章目录
一、发掘“体育精神”蕴含的思政教育价值
第一,爱国奉献精神。
第二,勇于拼搏精神。
第三,遇挫不退精神。
第四,团结合作精神。
第五,开放创新精神。
第六,公平竞争精神。
二、将“体育精神”转化为思政教育资源
三、用“体育精神”激活“体育思政”的教学实践
四、以彰显“体育精神”的“体育思政”涵育培养时代新人
五、结语
-
引用格式
刘长春,高旭.用“体育精神”激活“体育思政”——理工科高校“体育思政”教学理念及实践路径探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4):102-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