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学校体育“网课”的价值审视与实践反思
  • 作者

    董刚

  • 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体育部

  •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教学的大规模实施,为厘清学校体育"网课"实践限度、更新学校体育"网课"建设理念提供了新的契机。研究表明学校体育"网课"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增强体质、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的作用,但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共情"缺失、主体"独舞"、"迭代"不足、"治理"缺失等问题。因此,学校体育"网课"应建立"以生为本"的伦理规范,推进"智慧联动"的资源建设,建构"上下互补"的共享模式,融合"生命教育"的健康维度,助力学校体育"网课"从"临时教改"转向生命教育的"质量行动",满足广大学生对优质丰富体育资源的期盼,适应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要求。
  • 关键词

    学校体育网课在线教学新冠肺炎体育教学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安徽省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ASS2016116);安徽理工大学线上一流课程项目;
  • 文章目录
    一、学校体育“网课”开设的初衷与使命澄明
    (一)学校体育“网课”开设的内在诉求——“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
    (二) 学校体育“网课”开设的根本目的——“支持自主,学生为中心”
    二、学校体育“网课”的实践误识与问题厘析
    (一)教师与学生的时空隔离:“共情”缺失,教学目标缺少针对性
    (二)线下与线上的强行转换:主体“独舞”,教学内容缺少适切性
    (三)实施与建设的并进脱离:“迭代”不足,教学形式缺少丰富性
    (四)过程与反馈的逻辑脱钩:“治理”缺失,联动机制缺少合理性
    三、学校体育“网课”的困境消解与未来展望
    (一)“以生为本”——建立学校体育“网课”伦理规范
    (二)“智慧联动”——推进学校体育“网课”资源建设
    (三)“上下互补”——建构学校体育“网课”共享模式
    (四)“生命教育”——融合学校体育“网课”健康维度
    四、结语
  • 引用格式
    董刚.学校体育“网课”的价值审视与实践反思[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04):96-101.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