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陈彦彦陈圆圆朱志远
-
单位
安徽开放大学文法与教育学院安徽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摘要
以翻译适应选择论为理论框架,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三卷)的英译过程进行考察和解读,阐明高质量译文产生的条件,并全面分析译者采取的翻译策略。研究认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至三卷)英译的成功是译者对翻译能力及翻译生态环境的不同层面多维度选择性适应,继而在英译时对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进行适应性选择的结果。译者策略性地运用直译、意译、增译、套译、略译等多种翻译手段,努力维持原语生态和译语生态的平衡和谐,力求达到最佳翻译效果,为外宣翻译提供了重要参考。
-
关键词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生态翻译学翻译适应选择论翻译策略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国家形象视域下政治话语外宣翻译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为例(SK2021A087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习近平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论述及安徽践行研究(SK2020A1006);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基于跨文化传播理论的包公文化走出去研究(gxyq2018168);
-
文章目录
一、《治国理政》英译的多维度适应
(一)译者对翻译能力的适应
(二)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
二、《治国理政》英译的适应性选择
(一)语言维
(二)文化维
(三)交际维
1.补偿政治内涵意义及时间背景等信息。
2.化动为静略译标题。
3.意译具有敏感性的军事隐喻。
4.转化或增加具有交际功能的人称代词。
三、 结语
-
引用格式
陈彦彦,陈圆圆,朱志远.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英译的适应与选择[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4):76-81.
-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