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安徽省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 作者

    方胜张佳齐孙丹丹

  • 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 摘要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活体传播的特殊形式,种类众多,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安徽省虽然算不上非遗强省,但技艺类非遗项目特色鲜明,成就突出。统计安徽省技艺类非遗项目的数量和空间分布状况,分析其保护传承和发展情况,并针对安徽省技艺类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点对策: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和相关制度建设,推动非遗IP化;扩大非遗影响力,整合地方资源;实现创新性发展,完善对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体系,完善非遗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加大监管力度;保存非遗原真性,以期实现安徽技艺类非遗的传承和发展,充分发挥其以文育人、以文强省的作用。
  •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非遗IP化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安徽省高校《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团队项目(2020kcszjxtd21);
  • 文章目录
    一、安徽省非遗的数量类型结构特征
    二、安徽省非遗保护传承与发展情况
    (一)建立了较为完备的非遗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二)构建了显有成效的非遗保护工作制度体系
    (三)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保护格局
    三、安徽省技艺类非遗传承面临的困境
    (一)活态“非遗”传承展现出脆弱性
    (二)传统技艺类非遗的现代经济效益低
    (三)非遗自身的适应性和创新性不足
    (四)社会认同感低导致保护传承弱化
    (五)盲目开发改造易使传统项目失真
    四、安徽省技艺类非遗传承与发展对策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和相关制度建设
    (二)整合地方资源,实现创新性发展
    (三)推动非遗IP化,扩大非遗影响力
    (四)完善非遗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五)完善对传承人的培养和传承体系
    (六)加大监管力度,保存非遗原真性
    五、结语
  • 引用格式
    方胜,张佳齐,孙丹丹.安徽省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4):35-41.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