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论信息时代的“金课”
  • 作者

    王竹立

  • 单位

    中山大学

  • 摘要
    自从教育部提出淘汰"水课"、打造"金课"要求以来,全国高校积极响应。但对什么是"金课"、什么是"水课"理解不一,在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主要表现在重治理、轻培育。"金课"的特征可以归结为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信息时代的"金课"设计应符合三个原则:一是体现信息时代的新知识观、新学习观;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三是落实多元化、差异化评价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为此,应将教学目标由知识传授为主,转变为以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为主;教学方式应由单纯的讲授,转变为互动式和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教学评价应从单一的标准化考试,转变为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多元化、差异化评价方式。本研究以"创新思维训练"课程教学案例,对信息时代的"金课"特征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金课”信息化教学翻转课堂创新思维混合式学习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立项建设项目“创新思维训练”(05010-52112001);
  • 文章目录
    一、为什么会出现“水课”?
    1. 政策失误
    2. 社会浮躁
    3. 认知错误
    二、治“水”培“金”应避免三大误区
    1. 重管理、轻改革
    2. 重形式、轻内容
    3. 重传统、轻创新
    三、信息时代“金课”设计三原则
    1. 新理念
    2. 新模式
    3. 新评价
    四、信息时代课程设计案例
  • 引用格式
    王竹立.论信息时代的“金课”[J].煤炭高等教育,2019,37(03):14-21+42.DOI:10.16126/j.cnki.32-1365/g4.2019.03.003.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