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张灿刘培
-
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
摘要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算法技术的应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开始展现出新的实践样态,即智能思政。智能思政以数据描述、数据挖掘、数据预测和算法推荐为手段,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搭建新桥梁。在智能思政实践中,存在着过度依赖数据导致片面追求工具理性、忽视价值理性的风险或倾向。因此,应当树立一种边界意识,在消除数据"偏见"的同时"透过数据看见人",即解蔽受教育者的虚假"在场",从而更好地处理"数据"与"人"的关系。
-
关键词
智能思政大数据算法推荐理性回归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矿业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案例式教学法(CBT)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的教学模式创新探索”(2018QN28);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重大项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前沿问题研究”(14ZD010);
-
文章目录
一、智能思政:可计算的思政
二、智能思政实践的风险:数据遮蔽人自身
三、智能思政的合理定位
1. 树立边界意识:“有限理性”与“参考答案”
2.“透过数据看到人”:解蔽受教育者的虚假“在场”
3. 消除数据“偏见”: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价值引导
-
引用格式
张灿,刘培.智能思政的价值旨向及理性回归[J].煤炭高等教育,2020,38(04):14-18.DOI:10.16126/j.cnki.32-1365/g4.2020.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