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生成机制与培育路径——基于近两届国家级评选结果的分析
  • 作者

    程海霞童玲

  • 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合署)

  • 摘要
    对2014和2018年两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项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成果获奖率下降,评选竞争日益激烈;单位联合申报比例过低,协同育人有待持续强化;中层及以上领导获奖比例高,基层教师有待适当倾斜;获奖成果在地域、高校、科类、主题上分布不均衡,评选政策有待科学调适。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成果奖的内部与外部生成机制,并从培育项目遴选、成果团队建设、系统化解决方案制定、持续性研究与实践、宣传推广渠道设计、成果申报与指导等六个方面提出教学成果奖的培育路径。
  • 关键词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统计与分析培育路径

  • 文章目录
    一、近两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获奖项目统计分析
    1. 获奖率分析
    2. 获奖高校区域分布
    3. 获奖高校类型分布
    4. 获奖成果学科门类分布
    5. 获奖成果主题分布
    6. 获奖成果完成人分布
    7. 联合单位名义获奖分布
    二、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存在的问题
    1. 单位联合申报比例过低,协同育人有待持续强化
    2. 中层及以上领导获奖比例高,基层教师有待适当倾斜
    3. 获奖成果分布不均衡,评选政策有待科学调适
    三、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生成机制
    1. 教学成果的内生机制
    2. 教学成果的外生机制
    四、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培育路径
    1. 分类遴选培育成果,加强宏观整合指导
    2. 建立成果领导机制,明确团队主体责任
    3. 明确教育教学问题,制定系统化解决方案
    4. 依托教改项目平台,开展持续研究与实践
    5. 构建宣传推广渠道,提升培育成果影响力
    6. 注重成果申报与指导,提升总结与凝练水平
  • 引用格式
    程海霞,童玲.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的生成机制与培育路径——基于近两届国家级评选结果的分析[J].煤炭高等教育,2021,39(04):7-14.DOI:10.16126/j.cnki.32-1365/g4.2021.04.002.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