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人工智能与专业教育的嵌入机制研究——以公共管理专业为例
  • 作者

    刘蕾韩译心陈越李静

  • 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中国矿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

  • 摘要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是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实现教育信息化引领教育现代化远景的需要。高等院校专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理念引领、认知提升、评价指引和队伍优化。基于嵌入式理论基础,构建嵌入式模型,可从政治、文化、认知和结构四个层面实现人工智能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推动人工智能的"效能"和专业教育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深度融合。对于公共管理专业的发展来说,需要基于"需求"与"优势"的双螺旋结构分析人工智能嵌入专业教育以实现能力提升的方式,并通过基于技术理性的公共知识课程体系、教学良性循环的专业教育教学环境、"一核多元"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和基于多元技能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这四大路径的构建及其融合,从而促进专业教育实践样态的整体革新。
  • 关键词

    人工智能专业教育嵌入性理论公共管理专业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0年江苏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专项课题“人工智能时代高校通识教育模式探究”(2020-R-84368);2021年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双向嵌入视角下技术驱动大学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研究”(KYCX21_2098);2021年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高校人工智能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与智慧校园应用融合路径探究”(20210344cx);
  • 文章目录
    一、新时代背景下的人工智能与专业教育
    二、嵌入性理论下人工智能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1. 嵌入性理论概述
    2. 嵌入性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3. 人工智能嵌入专业教育的理论可能
    三、人工智能与专业教育嵌入式融合发展的模型构建
    1. 基于“效能”与“自主”的嵌入
    2. 基于“需求”与“优势”的嵌入式结构
    四、人工智能嵌入专业教育的实现路径
    1. 政治层面:构建基于技术理性的公共知识课程体系——数字化胜任力
    2. 文化层面:构建教学良性循环的专业教育教学环境——O2O-IPBL模型
    3. 认知层面:构建“一核多元”的学习效果评价机制——CEE课程模型
    4. 结构层面:构建基于多元技能的师资队伍建设体系——UGE协同育人平台
  • 引用格式
    刘蕾,韩译心,陈越,李静.人工智能与专业教育的嵌入机制研究——以公共管理专业为例[J].煤炭高等教育,2021,39(06):26-33.DOI:10.16126/j.cnki.32-1365/g4.2021.06.004.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