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驱动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47
-
作者
胡堃邓先明
-
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电气与动力工程学院
-
摘要
传统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充分体现能源互联网、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学科交叉性,不能适应未来“碳达峰、碳中和”形势下工业发展对新型人才的需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受到专业认证、新工科建设等外部的影响,也要遵循原有的传统优势。中国矿业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明确了“双碳”形势下的人才培养目标,建构了相应的课程知识体系,并有机地融入了课程思政元素。
-
关键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双碳”目标新工科建设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1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双碳’目标下能源互联网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研究”(2021JSJG218);2021年中国矿业大学“动力中国·课程思政”示范项目“电类课程示范团队”(2021KCSZ12);2021年中国矿业大学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学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双碳目标’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能动学生辅修电气专业为例”(2021ZD12);
-
文章目录
一、影响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外部因素
1. 专业认证与执业资格制度
2. 工匠精神
3. 能源系统与互联网的融合
4.“新工科”建设
5.“卓越计划”与高校品牌专业建设
二、“双碳”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原生优势及不足
1. 原生优势
2. 存在的不足
三、“双碳”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四、“双碳”形势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课程体系
-
引用格式
胡堃,邓先明.“双碳”目标驱动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煤炭高等教育,2022,40(02):128-132.DOI:10.16126/j.cnki.32-1365/g4.2022.0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