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在中国的冲突与融合(1899—1949)
-
28
-
作者
王天琪朴雪涛
-
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摘要
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是针对高等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表达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的综合反映。新时期要想构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就要站在历史的基础上总结过去、面向未来。借鉴大卫·菲利普斯教育政策借鉴理论的基本模型,从跨国吸引、决策、实施和内化四步骤对1899—1949年间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在中国的传播进行解析,以期对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和形成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提供借鉴意义。
-
关键词
近代高等教育西方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史教育政策话语体系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国家一般课题“高等教育‘中国之治’话语体系的守正创新研究”(BIA200165);
-
文章目录
一、研究框架:教育政策借鉴的“四步模型
二、跨国吸引——内外双向因素共同刺激产生传播动力
1. 内在动力——传统高等教育话语体系面临生存危机
2. 外化潜力——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改革发展效果显著
三、决策——我国内部开展自上而下的学习与借鉴
四、实施——各个团体共同发力实现话语体系的碰撞与融合
1. 对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阐释
2. 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具体传播
3. 我国本土对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接受
4. 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在我国的具体实施
五、内化——寻找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中国特色
六、总结
-
引用格式
王天琪,朴雪涛.西方高等教育话语体系在中国的冲突与融合(1899—1949)[J].煤炭高等教育,2022,40(03):89-96.DOI:10.16126/j.cnki.32-1365/g4.2022.03.012.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