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谭少波
-
单位
河北工程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
摘要
通过文献综述,归纳、理解CPTED理论,了解CPTED实践的进展,比较完整地把握CPTED的理论体系和实施方式;在此基础上开展CPTED理论在大学校园社区环境设计的应用研究。以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区校园社区环境设计为例,提出基于CPTED理论的社区环境设计策略;对校园社区的空间进行层次划分,并对边界类型进行分类;同时对校园社区的空间层次划分的景观隔离方式给出建议。
-
关键词
CPTED理论大学校园社区环境设计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2017年度河北工程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大项目“以大工程文化育工程人”研究成果;
-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CPTED理论概述及其应用
三、大学校园社区环境设计与预防犯罪的相关性分析
(一) CPTED的理论内核
1.领属性(Territoriality)。
2.自然监视(Nature Surveillance)。
3.出入控制(Access Control)。
4.目标强化(Target Hardening)。
5.形象与维护(Image and Maintenance)。
6.活动支持(Activity Support)。
(二) CPTED理论在校园社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1.根据CPTED理论的“领属性”要素,利用景观设计对校园内的居住空间进行层次分级,强化领属性。
2.根据CPTED理论的“自然监视”的要求,社区的景观设计应该遵循视线通透的原则。
3.根据CPTED理论的“出入控制”要素,不同区域入口空间的景观,应该有显著的入口空间特征,有助于提醒对外来人员的身份进行审核。
4.根据CPTED理论的“目标强化”要素,对外来人员而言整个社区是一个特定的目标,社区边界空间的景观设计应该加强对整个社区的保护。
5.根据CPTED理论的“形象与维护”要求,对学生社区进行景观设计时,应该努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景观环境。
6.根据CPTED理论中通过“活动支持”引导人群的方法,学生社区的景观和设施应该引导学生比较均匀地分布在社区的空间,增强监视作用。
(三)基于CPTED的校园空间的层次划分
1.审核型边界
2.防卫型边界
3.区分型边界
4.警示型边界
(四)基于CPTED的各类型边界的景观形式
1.审核型边界的景观形式
2.防卫型边界的景观形式
3.区分型边界的景观形式
4.警示型边界的景观形式
四、结论
-
引用格式
谭少波.CPTED理论在大学校园社区环境设计中的应用——以河北工程大学新校园为例[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3):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