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采空区煤自燃防控技术创新对综放面临时停采的影响研究
  • 作者

    马腾

  • 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 摘要
    综放开采工艺下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性突出,在工作面需要临时停采时采空区煤自燃防控显的尤为重要。以王洼二矿115032综放面为工程背景,通过实验得到煤自燃极限参数,结合现场采空区浮煤厚度、氧气浓度和漏风强度的分布,确定煤自燃危险区域分布,最终制定出综放面临时停采防火措施。结果表明,115032综放面煤最短自然发火期为22 d,得到了极限浮煤厚度、下限氧浓度及上限漏风强度的变化规律,浮煤厚度在40℃时出现极大值,浮煤厚度为0.35 m,温度在40℃时,下限氧浓度值为25.42%,上限漏风强度为负值,此时煤是不会发生蓄热自燃;明确了综放面采空区煤自燃“三带”范围,散热带距工作面3~18 m以内,窒息带距工作面73~105 m以上,氧化升温带位于散热带及窒息带之间;当工作面临时停采时,结合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在临时封闭前、临时封闭期间及临时封闭后采取了针对性的防火措施。现场实践结果表明,115032综放面回风巷、上隅角与采空区氧气浓度均保持较低浓度,临时密闭的防火措施取得很好效果,为相似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控提供理论、实验与技术借鉴。
  • 关键词

    综放开采煤自燃三带临时停采防火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52204238);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青年项目(2022JQ-446);陕西省教育厅青年创新团队科研计划项目(22JP046);
  •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工作面概况及研究方法
    1.1 工作面概况
    1.2 大型煤自然发火实验
    1.3 现场数据采集
    2 结果及讨论
    2.1 煤自然发火极限参数
    2.1.1 极限浮煤厚度
    2.1.2 下限氧浓度
    2.1.3 上限漏风强度
    2.2 现场数据观测结果
    2.2.1 工作面浮煤厚度分布
    2.2.2 采空区氧气浓度分布
    2.2.3 采空区漏风强度分布规律
    2.3 综放面采空区危险区域判定
    2.3.1 采空区煤自燃“三带”划分条件
    2.3.2 115032综放面采空区煤自燃危险区域划分
    3 综放面临时停采煤自燃防火技术
    3.1 临时封闭前
    3.2 临时封闭期间
    3.3 临时封闭后
    3.4 临时密闭防火效果
    4 结论
  • 引用格式
    马腾.采空区煤自燃防控技术创新对综放面临时停采的影响研究[J].技术与创新管理,2023,44(03):349-355.DOI:10.14090/j.cnki.jscx.2023.0313.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