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青海省祁连山地区某煤矿地质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修复研究
  • 作者

    张立徐辉王彦君王佟郑震黄丽莉张发金

  • 单位

    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检测中心)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应急管理局

  • 摘要
    矿区位于中祁连中间隆起带中的华力西—印支期断陷盆地中,属青藏高原高寒地区,植被类型为高山草甸植被,植被覆盖度70%左右。矿区为露天开采,已被揭露厚度303 m。地质环境影响范围为4.29 km2,包括采坑4个、弃渣堆16处、道路19条、生产生活区3处、不稳定边坡3段、其他损毁区。造成不稳定边坡,压占草地,损毁自然植被,破坏自然景观,破坏地下含水层等地质环境问题。通过不稳定边坡清理、采坑回填、渣堆平整、道路复垦、植被恢复等治理工程,修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从而改善居住区被破坏而相对脆弱的生态环境,防止土地沙漠化,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强祁连山的水源涵养。研究为当地的畜牧业可持续性发展及生态环境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
  • 关键词

    祁连山高寒地区露天煤矿地质环境问题生态修复治理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科技专项资助项目(ZMKJ-2021-ZX02);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双碳科技专项资助项目(ZMKJ-2021-ZX02);徐州市2022年科技项目(KC22345);江苏地质矿产设计研究院2022年度科研项目(JSY-2022-J01);
  • 文章目录
    1 矿区地质环境
    1.1 自然条件
    1.2 地质特征
    1.3 工程地质
    (1)软弱—坚硬的层状碎屑岩岩组。
    (2)冻土。
    2 矿区现状及危害
    2.1 矿区现状
    (1)露天采坑。
    (2)弃渣堆。
    (3)不稳定边坡。
    (4)生产生活区。
    (5)其他损毁区。
    2.2 存在的问题及危害
    (1)不稳定边坡。
    (2)土地损毁。
    (3)破坏地形地貌景观。
    (4)破坏地下含水层。
    3 综合治理研究
    3.1 不稳定边坡
    3.2 采坑回填
    (1)对CK1、CK2采坑进行回填+平整+捡块石+覆土+种草+培肥+耙耢+覆膜+管护。
    (2)对CK3、CK4坑底进行平整+种草+培肥+耙耢+覆膜+管护。
    3.3 渣堆平整
    3.4 道路复垦
    3.5 生产生活区
    3.6 其他损毁区
    3.7 植被恢复
    (1)植被恢复范围。
    (2)植被恢复措施。
    (3)工程措施技术要求。
    4 综合治理研究
    4.1 环境效益
    4.2 社会效益
    4.3 经济效益
    5 结论
  • 引用格式
    张立,徐辉,王彦君等.青海省祁连山地区某煤矿地质环境问题及生态环境修复研究[J].能源与环保,2023,45(08):87-92+99.DOI:10.19389/j.cnki.1003-0506.2023.08.016.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