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复垦复耕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构建
  • 作者

    颜芳朱曾红王胜涛张蕾贾小红李萍王维瑞

  • 单位

    北京市耕地建设保护中心耕地信息化管理科安徽理工大学地球与环境学院

  • 摘要
    复垦复耕补充耕地来源多样,通常斑块较小,且前期利用情况不清。构建科学合理且独立的质量评价指标来真实反映耕地质量状况,关乎到复垦复耕补充耕地可持续高效利用与粮食安全。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后各地涌现了大量补充耕地,当前复垦复耕补充耕地质量评价刚起步,内涵难以界定、评价标准尚未形成。从农业生产属性出发,以北京市平谷区28个复垦复耕补充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基于野外调查和室内检测,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评价指标筛选,构建复垦复耕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并对地块进行耕地质量评价,与全指标体系对比分析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复垦复耕补充耕地质量相对较差,不同来源补充耕地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CEC无显著差异,其他草地和城镇住宅用地土壤的pH显著高于果园。构建了涵盖立地条件、土壤化学性状、土壤物理性状、土壤管理以及土壤清洁度复垦复耕补充耕地质量评价的最小指标体系。对比验证分析显示,评价结果相近,决定系数可达0.78。建立的最小数据集能够较为真实反映耕地质量状况,可为复垦复耕补充耕地质量合理评价提供方法指导。
  • 关键词

    复垦复耕补充耕地耕地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主成分分析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2年耕地质量保护与建设技术试验与示范项目(11000022T000000459526);2022年北京市创新团队-粮食作物团队土壤评价与质量提升项目(BAIC02-2022);
  •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1.2 样品采集与测定
    1.3 主成分分析法
    1.4 复垦复耕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复垦复耕补充耕地生产属性分析
    2.2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1)指标体系选取
    2)基于主成分分析最小数据集构建
    2.3 最小数据集准确性验证
    3 讨论
    4 结论
  • 引用格式
    颜芳,朱曾红,王胜涛等.复垦复耕补充耕地质量评价指标最小数据集构建[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3(04):54-61.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