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马洪涛王清锋李见波
-
单位
鄂托克前旗长城三号矿业有限公司华北科技学院矿山安全学院
-
摘要
基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和注浆工艺建立裂缝涌水与注浆模型,开展排水条件与不排水条件下裂隙注浆效果试验,分析排水条件、浆液固结体、析水率、裂隙空间和钻孔倾角等因素对注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排水条件下,注浆压力越大,浆液扩散距离越大,可排水条件是注浆顺利的重要保证。浆液沉积固结体与浆岩耦合界面成为裂隙中堵水的关键区域,浆液析水率、裂隙空间和钻孔角度是影响浆液固结体的三因素。该研究有益于开采前裂隙含水层注浆工艺的优化和相关理论研究。
-
关键词
动水承压含水层浆液扩散浆液固结体封堵效果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2274201;52174181;51504095);
-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工程背景与注浆工艺
1.1 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
1.2 注浆工艺与流动系统模型
(1)钻孔涌水与初始升压注浆
(2)稳压扩散阶段
(3)沉积封堵阶段
2 试验装置与方案
2.1 试验装置
2.2 实验方案与准备
(1)根据裂隙的特征,分别进行了排水条件和不排水条件注浆实验。可排水条件下的裂隙有完整的流动通道,水流的方向在高压力注浆时可以发生变化。假设浆液黏度非常小,如接近纯水,则浆液逆着来水的方向补给到裂隙中,成为含水层的一部分。对一端封闭的裂隙,水流不能改变方向,其中的水压只能随着注浆压力被动升高或降低,设定为不排水条件。试验中模拟不排水裂隙注浆时,将带压排水装置拆卸,注入水后关闭阀门即可。不排水条件的模拟主要监测注浆效果及注浆压力对原始水压的影响等。
(2)浆液与析水率
3 试验结果分析
3.1 排水与不排水条件下注浆效果分析
3.2 浆液扩散机制分析
3.3 浆液沉积封堵效果分析
(1)固结体形态特征
(2)不同裂隙宽度对固结体的影响
(3)二次透孔与封堵效果分析
4 结语
-
引用格式
马洪涛,王清锋,李见波.动水条件下浆液扩散沉积与封堵效果试验研究[J].煤炭技术,2023,42(10):124-128.DOI:10.13301/j.cnki.ct.2023.1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