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大采高工作面回风隅角CO来源分析及定量表征
  • 作者

    王鲁宁李文龙刘春

  • 单位

    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学院

  • 摘要
    大采高工作面具有漏风量大、遗留煤柱易堆积蓄热以及井下胶轮车使用频繁等问题,极易导致回风隅角CO浓度超限,不仅严重威胁工作面安全回采,还干扰采空区煤自燃险情的判断,因此,准确、及时研判回风隅角CO来源成为大采高工作面采空区煤自燃防治的当务之急。以CO的产生机理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大采高工作面回风隅角CO来源及影响因素,量化了各因素对回风隅角CO浓度的影响,建立了回风隅角CO浓度计算模型,并利用该模型预测了察哈素煤矿不同工作面的回风隅角CO浓度。预测结果与实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4.4%,说明该模型可准确预测回风隅角CO浓度,判断CO主要来源,对及时消解回风隅角CO浓度超限问题、准确掌握采空区煤自燃情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关键词

    大采高工作面煤自燃CO超限CO产生机理CO浓度预测模型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1974119);
  • 文章目录
    1 察哈素矿区煤自燃特性参数
    1.1 煤的自燃倾向性
    1.2 煤自然发火指标气体
    1.2.1 测试步骤
    1.2.2 结果分析
    (1)CO的产生规律。
    (2)烯烃类气体的产生规律。
    (3)烷烃类气体的产生规律。
    (4)炔烃气体产生规律。
    2 CO来源分析及定量计算模型
    (1)采空区遗煤氧化产生CO量。
    (2)推采过程中进入采空区的煤体氧化产生CO量。
    (3)采煤过程中产生CO量。
    (4)煤层原生赋存CO量。
    (5)胶轮车尾气产生CO量。
    3 现场验证
    4 结论
  • 引用格式
    王鲁宁,李文龙,刘春.大采高工作面回风隅角CO来源分析及定量表征[J].能源与环保,2023,45(09):9-14+19.DOI:10.19389/j.cnki.1003-0506.2023.09.002.
  • 相关文章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