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李莉张祺仇丰王韶伊
-
单位
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生态环境管理中心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生态环境工程院浙江华东生态环境工程研究院
-
摘要
黄河中游拥有中国最大的井工煤矿基地,井下采煤影响地表覆盖及景观格局的规律尚不明确,生态修复工作缺乏理论支撑。利用多光谱遥感数据结合现场调查,研究矿群裸地、草地、林地和人造地表等的空间分布规律,讨论生态修复措施对景观格局的影响。研究发现,该矿群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是灌木和草本植物互生形成的灌木草地,占总面积的63.1%,乔木林占比11.8%,主要呈带状,沿冲沟、沉陷区、河流分布,在地表形成“绿脉”,香农多样性指数高,是天然的生态廊道;矿区地表水资源利用程度高,主要河流乌兰木伦河渠化程度高,部分河段蓄水形成水库,部分河床裸露,遥感影像呈现人造地表的特征,表明经过防渗处理;2022年5月30日拍摄的卫星影像显示,矿区植被覆盖度均值0.45,乌兰木伦河西岸和东岸南部植被覆盖度主要呈现高—高聚类特征,乌兰木伦河东岸大部分区域呈现低—低聚类特征。研究成果可为井工矿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矿区生态修复井工煤矿遥感地表覆盖景观格局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浙江省“尖兵”“领雁”研发攻关计划(2023C03133);
-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 研究方法
2.1 地表覆盖类型及植被覆盖度
2.2 景观格局
2.2.1 景观格局指数
2.2.2 空间自相关和聚类分析
3 结果与讨论
3.1 地表覆盖类型
3.2 植被覆盖度
3.3 景观格局
3.3.1 香农多样性指数分析
3.3.2 植被覆盖度聚类分析
4 结论
-
引用格式
李莉,张祺,仇丰等.基于多光谱遥感生态环境调查的黄河中游矿群地表覆盖及景观格局研究[J].能源与环保,2023,45(10):69-74+82.DOI:10.19389/j.cnki.1003-0506.2023.1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