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边底水裂缝性气藏布井方式和注气对开采效果影响实验研究
  • 作者

    刘加兴张跃卢祥国殷庆国陈鹤昂肖京池罗云龙田中原

  • 单位

    东北石油大学提高油气采收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大港油田公司石油工程研究院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石油工程监督中心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

  • 摘要
    为了探索布井方式和注气对边底水裂缝性气藏开采效果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孔隙型和孔隙/裂缝型岩心为基础,将不同岩心串联形成边底水裂缝性气藏物理模拟模型,在此模型上开展布井方式和注气对气藏开采效果影响评价实验,探究了水侵影响气藏采收率的作用机制。同时,为了保证仿真模型与目标气藏地质结构和空间特点相似,研制了基质/孔隙、基质/裂缝型岩心。结果表明,当岩石渗透率较低时,水相毛管力急剧增大,难以发生“水封气”现象,由此引起的气体动态储量减小。因此,在边底水裂缝性气藏内远离裂缝发育的低渗区布井开采效果要优于高渗区布井。当气井位于裂缝性气藏低渗区时,气井生产过程中高渗区部分气体会沿裂缝运移到低渗区,致使高渗区压力降低,水侵量增加。此外,由于高渗区气体压力较低,“水封气”储量较小,因而该区域上实施注气开采效果较差。
  • 关键词

    岩心制作边底水裂缝性气藏布井方式开采效果物理模拟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重点科研攻关项目(2020RIPED-LEEY);
  • 文章目录
    1 碳酸盐岩人造岩心制作
    1.1 碳酸盐岩岩心制作工艺
    1.1.1 基质岩心制作步骤
    (1)模具、粉砂和胶结物。
    (2)拌砂。
    (3)装模和成型。
    (4)固化。
    1.1.2 孔隙/裂缝岩心制作步骤
    1.2 人造岩心与露头岩心性能测试和对比
    1.2.1 孔隙结构分析
    1.2.2 润湿性测试
    2 实验条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设备和步骤
    2.2.1 实验设备
    2.2.2 实验步骤
    2.3 方案设计
    2.3.1 模型Ⅰ
    2.3.2 模型Ⅱ
    3 结果分析
    3.1 模型Ⅰ生产动态分析
    3.2 模型Ⅱ生产动态分析
    3.3 布井方式对气藏开采效果影响分析
    3.3.1 布井方式对衰竭式开采效果的影响
    3.3.2 布井方式对注气开采效果的影响
    4 结论
  • 引用格式
    刘加兴,张跃,卢祥国等.边底水裂缝性气藏布井方式和注气对开采效果影响实验研究[J].能源与环保,2023,45(10):103-110.DOI:10.19389/j.cnki.1003-0506.2023.10.016.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