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煤层气井排采阶段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 作者

    潘思东王小明侯世辉党正涂明恺

  • 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井冈山大学岩土工程实验室

  • 摘要
    煤储层渗透率是决定煤层气井产能的关键参数,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煤层气田2号煤储层为例,根据不同煤体结构煤储层性质,通过物质平衡方程确定煤层气井排采阶段煤储层压力,基于P&M渗透率模型分析煤层气井排采阶段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原生结构煤储层、碎裂煤储层的杨氏模量大,煤基质收缩效应占主导地位,煤储层渗透率增加,压降径向传播距离长,排泄半径有效延伸,提高了煤层气井产能;原生结构煤储层单位压降渗透率增加量高于碎裂煤储层,具有更高的煤层气井产能;原生结构煤储层渗透率主要受产气量控制,碎裂煤储层渗透率受产气量、产水量共同控制;碎粒煤储层的杨氏模量小,有效应力效应占主导地位,煤储层渗透率降低,主要受产水量控制,压降径向传播距离短,排泄半径未有效延伸,抑制了煤层气井产能。该研究可为不同煤体结构煤储层的煤层井排采制度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煤体结构储层压力储层渗透率排采阶段煤层气井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972184,42262022);
  • 文章目录
    1 基本理论
    1.1 煤储层物质平衡方程
    1.2 煤储层渗透率模型
    2 不同煤体结构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2.1 煤储层压力动态变化特征
    2.2 煤储层渗透率动态变化特征
    3 煤体结构对煤储层渗透率的影响机制
    4 结论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