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松宜地区煤矿酸性废水(AMD)形成机制研究
  • 作者

    屈晓明李磊易双成贾乾明郑长金

  • 单位

    湖北煤炭地质一二五队

  • 摘要
    松宜矿区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矿区内各煤矿均已陆续停产闭坑。在煤矿长期开采过程中,山体内部形成了大面积采空区,严重破坏了区内原始水文、工程、环境地质条件,致使在现有地质条件中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废弃煤矿的酸性废水污染。2017年,松宜地区尖岩河煤矿发生了酸水污染事件,对当地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煤矿酸性废水的形成机理,通过调查松宜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岩层的含水性、地下水补径排特征、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以及对水化学形成机制、水动力学形成机制、污染成因、时序污染模式等进行相关分析,同时对该区域内的地表水进行了取样化验。结果表明,煤矿酸性废水的排放是研究区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而水质混合试验又说明串层污染是研究区域内煤矿酸性废水形成的重要因素。从水文地质、环境化学等方面对煤矿酸性废水的形成机制进行探索,研究可为其他煤矿剖析提供借鉴。
  • 关键词

    尖岩河煤矿酸性废水水文地质形成机制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科技创新项目资助(ZMKJ-2019-J09);
  • 文章目录
    1 研究区概况
    1.1 背景介绍
    1.2 水文地质条件松宜矿区煤矿分布
    1.2.1 岩层的含水性
    (1)松散岩类孔隙水。
    (2)基岩裂隙水。
    (3)碳酸盐岩岩溶水。
    1.2.2 岩溶发育特征
    1.2.3 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1.2.4 地表水、地下水动态变化特征
    1.3 研究区污染现状
    2 样品采集与分析
    2.1 矿坑排水
    2.2 遭受污染的泉水
    2.3 矿山固体废弃物
    3 结果与讨论
    3.1 水化学形成机理分析
    3.2 水动力学形成机理分析
    3.3 污染成因分析
    (1)时序分析。
    (2)污染模式分析。
    4 结论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