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CO2,储存配置,蓄热介质,发展方向"/>
  •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基于压缩CO2的新型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 作者

    翟璇王松范小平周嘉覃小文闫学文刘俊伟张依伦刘展

  • 单位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 摘要
    储能技术是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装备基础,不仅能够实现能源时间上的转移,平滑可再生能源的功率输出,还可以实现供给侧和用户侧的能源管理。本文首先综述了压缩CO2储能的技术原理及应用现状;随后,基于CO2的储存状态,将压缩CO2储能技术路线进行分类,并总结了不同技术路线的性能特点和研究进展;最后,对压缩CO2储能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做出预测。(1)CO2的临界点为7.38 MPa/31.3℃,比空气更容易被液化而具有储能密度大的优点,在相同功率等级下压缩CO2储能系统相比于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更加紧凑。目前,国内外均已有CO2储能验证项目建成投运。(2)根据低/高压侧储存装置中CO2状态的不同,可将压缩CO2储能技术的储存方案分为七种:气态-超临界状态CO2储存、气态-液态CO2储存、超临界态-超临界态CO2储存、液态-超临界状态CO2储存、液态-液态CO2储存、吸附态-液态CO2储存和吸附态-超临界态CO2储存。(3)在未来压缩CO2储能的技术开发上,主要着重于气态-液态CO2储能技术、液态-液态CO2储能技术,前者可以充分发挥其高循环效率、系统结构简单优势,后者可以发挥其高储能密度优势。(4)在面向压缩CO2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方面,一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压缩CO2储能”模式,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持续平稳供电,辅助电网运行,减少弃光弃电现象;二是深入研究基于压缩CO2储能技术的集成系统,通过耦合喷射器制冷循环、有机朗肯循环等实现CO2的冷凝以及余热再利用,提高系统性能和能量利用率。目前,已完成的压缩CO2储能验证项目还很少,应加快CO2储能技术发展,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由概念研发到项目示范、再到大量推广。
  • 关键词

    新型储能2"name="keyword">压缩CO2储存配置蓄热介质发展方向

  •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东方电气集团专项项目(2022175200);
  • 文章目录
    0 引言
    1 压缩CO2储能系统技术原理
    2 压缩CO2储能系统技术分类
    2.1 气态-超临界态CO2储存的压缩CO2储能
    2.2 气态-液态CO2储存的压缩CO2储能
    2.3 超临界态-超临界态CO2储存的压缩CO2储能
    2.4 液态-超临界态CO2储存的压缩CO2储能
    2.5 液态-液态CO2储存的压缩CO2储能
    2.6 吸附态-液态CO2储存的压缩CO2储能
    2.7 吸附态-超临界态CO2储存的压缩CO2储能
    3 压缩CO2储能技术发展前景
    4 结论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