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2022年度《中国煤炭》杂志高影响力论文

来源:中国煤炭

科技期刊是我国科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知识的传播、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学术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煤炭》杂志作为煤炭行业唯一一本指导(综合)类科技期刊,多年来一直秉持科学性、政策性、创新性、导向性、及时性并重的办刊方针,努力展示煤炭工业改革发展的全貌,发表了大量指导行业科学发展、推动行业科技进步的优秀论文。

《中国煤炭》杂志对2022年刊发的论文从数据指标和论文影响力两个方面进行了综合考量,评选出“2022年度《中国煤炭》杂志高影响力论文” 20篇,特此公布!在此对获奖论文作者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各位作者的辛勤劳动和智慧奉献致以最诚挚的谢意!编辑部将颁发高影响力论文荣誉证书。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中国煤炭》杂志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以及所有作者和读者长期对杂志的支持和关心表示衷心感谢!并祝大家新春快乐!龙年吉祥!万事如意!2024年,希望各位专家作者能继续与《中国煤炭》杂志携手同行,为建设更全面、更专业、更具影响力的优质平台而努力!

行业视野

高被引

类别

95个

关键词

67位

专家

20篇

论文

7651IP

点击量

5012次

下载量
  • 作者(Author): 孙宝东, 张军, 韩一杰, 春雨童, 张健赟, 吴璘

    摘要:研究未来我国能源系统如何演化,探索“双碳”目标的实现路径具有重要意义。以宏观社会经济和重点用能行业发展分析为基础,以国家关于经济和能源等中长期规划为关键边界条件,综合考虑“安全、经济、环境”的能源发展需求,面向“双碳”目标,创新性地提出了中国能源系统预测优化模型(CESFOM),回答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若干重大问题,对我国中长期能源消费情况、能源供给情况、“双碳”目标实现路径等重点内容开展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能源活动碳排放预计在2029年前后达峰,峰值为109亿t左右,到2060年降至22亿t左右,届时可通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和林地碳汇共同作用实现能源活动碳中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预计在2033-2035年达峰,相比碳排放达峰要晚4~6 a,峰值为52亿~54亿t标煤(电热当量法),较2020年有6亿~8亿t标煤增长空间,到2060年逐步降至32亿t标煤左右;煤炭消费量预计在2028年达峰,峰值为45亿t商品煤,2035年前始终保持在40亿t商品煤以上,仍然发挥着能源安全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到2060年降至8亿~10亿t,主要用于发电、供热和化工。煤电装机和年利用小时数预计在2040年前分别维持在13.5亿kW和4 000 h以上,基础电源功能依然突出;至2060年,煤电主要发挥调峰和应急备用功能,装机预计保留8亿~9亿kW,年利用小时数降至不足1 000 h。非化石能源大规模发展和零碳负碳技术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双引擎”,预计到2035年非化石电源发电量达到6.7万亿kW·h(装机28亿kW),超越煤电成为第一大电源,到2060年将达到16.7万亿kW·h(装机74亿kW),成为绝对主体电源。对于必要留存的化石能源,CCUS将作为重要兜底手段发挥碳中和平衡作用,预计到2060年CCUS固碳能力达到13亿t/a左右。
    免费下载
    中国煤炭
    2022年第10期
    392
    259
  • 作者(Author): 李志强, 李根

    摘要:分析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从示范工程建设大力推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不断深入、完善顶层设计及其企业支持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标准机制等方面阐述了目前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初步成效,剖析了在基础理论、技术标准、核心装备、煤矿智能化匹配高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保障能力、科技攻关、工程建设等方面介绍了中煤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实践和进展,并提出全面推进生产智能化、加快建设“数字中煤”、持续强化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等煤矿智能化建设的下一步重点任务。
    免费下载
    中国煤炭
    2022年第01期
    480
    373
  • 作者(Author): 刘之琳, 李江涛, 唐伟, 张成龙

    摘要:基于全球各主流能源研究机构在一定周期内从不同立场发布的全球能源展望报告,通过对比分析各个报告不同的情景设置与展望结果,研判了未来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立足应对气候变化下的温升控制目标、新冠疫情后世界能源发展图景,将各个报告的众多情景划分为延续发展、变革转向和目标倒逼3类。通过对比不同情景下的能源需求总量、能源消费结构、电力供需、碳排放情况,分析了各报告在未来能源发展趋势上的一致性和差异性。研究显示,虽然各机构的情景分析都无法准确描述2050年和2100年的世界能源发展趋势,但共同认为短期内新冠疫情对世界能源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能源消费需求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经济和人口的增长仍在推动世界能源需求增长。
    免费下载
    中国煤炭
    2022年第03期
    217
    125
  • 作者(Author): 张福新, 白锋堂

    摘要:采用不同的碳排放测算依据,按照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量数据计算出2020年我国煤炭消费中碳排放量约为19.35亿t、CO2排放量约为71.20亿t;通过对2020年不同测算方式下我国煤炭消费碳排放数据的对比以及不同发电技术条件下碳排放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煤电是煤炭产业中影响碳排放的主要影响因素的结论;通过分析2030-2050年能源结构用能、碳排放相关数据和各年煤炭碳排放总量情况,做出2050年我国煤炭产业碳排放量可能在14.09亿t以下、CO2排放可能在51.85亿t以下的预测。通过整体分析,认为,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减少煤电发电量是减少碳排放的必然手段之一;同时,以电煤生产和煤炭发电为主的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或转型将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免费下载
    中国煤炭
    2022年第04期
    632
    227
  • 作者(Author): 梁壮, 邸帅, 赵东波

    摘要:煤炭行业发展已经来到由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加快推动煤炭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化解过剩产能、提高供给保障能力、提升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改善企业经济效益、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绿色发展取得积极进展等方面阐述了“十三五”以来煤炭行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入分析了目前制约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并从加大煤炭资源勘查力度、优化煤炭开发布局、优化煤炭产能结构、强化规划引领、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运销基础、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深化行业改革、强化煤矿安全生产、完善法律法规等10个方面,提出推进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措施。
    免费下载
    中国煤炭
    2022年第11期
    146
    61
  • 作者(Author): 朱朦, 贺斌, 李德波, 张宗玟, 鲁功达

    摘要:煤炭稳定供应对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在重大自然灾害、战争、国外遏制等极端情况下,煤炭应能承担起国家能源安全的兜底保障作用。通过梳理我国煤炭应急保供体系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当前煤炭应急保供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问题,提出建设以“现货储备+产能储备”为模式、以“交通枢纽+消费侧”储备为布局的煤炭应急保供体系,并建议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同时应加强监测预警,以有效应对煤炭供应出现严重短缺、供应中断、价格剧烈波动等问题以及其他能源应急事件。
    免费下载
    中国煤炭
    2022年第04期
    378
    168
  • 作者(Author): 李芳玮

    摘要:对2019-2021年期间全国矿井水害事故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研究认为,老空透水是水害事故的主要类型,地质条件复杂的河南、四川、湖南等省的水害事故占比较大,并且水害事故的事故救援难度普遍较大,洪水倒灌涉险事故较为突出;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探放水措施落实不到位、物探代替钻探致使探放水工程量不足、违法违规组织开采、透水征兆重视不足、应对极端天气能力薄弱是水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从加大水文地质管理监管监察力度、监督煤矿主体严格落实探放水措施、研究制定应对极端天气防范措施、加强防治水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事故救援技术及装备水平5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免费下载
    中国煤炭
    2022年第05期
    268
    119
  • 作者(Author): 何建国, 张静, 马荣, 项歆璇

    摘要:吐哈盆地大南湖矿区煤炭资源丰富,采用煤岩学、煤化学等研究方法,通过资料收集和煤层剖面采样测试,对研究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25号煤层煤质、煤岩及煤相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探讨了聚煤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大南湖矿区25号煤层属于特低灰、高挥发分、低硫煤;煤岩显微组分以富惰质组为主,其次为镜质组;煤层共经历了干燥森林沼泽及较干燥森林泥炭沼泽、较潮湿森林泥炭沼泽、干燥森林泥炭沼泽、潮湿草本沼泽、干燥森林泥炭沼泽5个演化阶段。
    免费下载
    中国煤炭
    2022年第01期
    348
    242
推荐专家
1
推荐企业
1
  • HTP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