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琼, 江丽霞, 徐玉杰, 高嵩, 刘涛, 曲超, 陈海生, 李先锋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 重大科技任务局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储能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是平抑新能源波动、降低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对电网造成冲击的重要手段。当前,全球能源资源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也面临能源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
践行新时代“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实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需要我国以清洁、低碳、安全、高效为驱动,构建与能源资源相适应的中国特色能源结构新体系。实现清洁能源与化石能源的互补融合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新体系的关键。
因此,发展大规模储能技术不仅是电力系统低碳清洁化的必要举措,同时也是抢占国际能源技术战略制高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有力手段。
亮点论述:
推进储能产业发展实施的建议
为全面支撑能源领域“双碳”目标如期实现,特对储能发展提出4点建议。
(1)加大支持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加快制定和完善针对储能技术的支持和激励政策,推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提升储能系统可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调节能力的重要作用地位;开展多种储能技术集成的应用示范,明确不同储能技术对于发、输、配、用不同环节均可为电力系统提供公共服务的基本属性,结合不同场景实际需求合理布局,加快多元化储能技术示范应用及市场化推广。
(2)明确储能在独立市场中的主体地位,完善市场运行机制,建立合理的储能长效补偿和补偿监管机制。赋予新能源发电侧配套储能系统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平等的市场主体地位;建立可持续的长效储能行业市场运行机制,降低市场的不确定性;建立合理的电价补偿机制,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建立行之有效的补偿机制细则和具体的产业扶持政策;鼓励多元化的投资及交易方式,提高性价比,促进储能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大规模储能技术良性发展的态势,助力我国电力系统的转型升级。
(3)加强下一代储能技术的基础创新研究,加强储能领域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布局,提高储能技术在国际上的竞争力。目前,还没有任何一项储能技术能够完全胜任各种应用领域的要求。因此,在重点推动现有储能技术产业化的同时,鼓励和支持新型变革性储能技术开发,特别是低成本、长寿命、高安全、环境友好的长时储能技术。进一步加大对储能技术基础研究的投入,鼓励原始创新,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建议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部门设立专项、加大科技投入,支持变革性储能技术研究开发,以降低储能关键核心技术的成本,提高储能技术的性价比。
(4)建设国家级储能技术创新平台,引领储能技术快速发展,抢占储能技术发展制高点。汇集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的创新资源,建立国家级储能技术创新平台。这对加快储能技术的成果转化,占据未来储能科学技术制高点并形成集群优势,引领并带动我国储能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国家级储能技术创新平台,开展相关储能技术的工程化应用研究,突破共性关键技术和产业前沿技术;坚持“产、学、研、用”的创新合作机制,快速实现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