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生物质水热炭改性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
水热碳化技术是实现生物质资源化利用的新型技术,具有可直接处理湿生物质、反应温度低、反应时间短、减量化效果明显等优势。由于水热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丰富的含氧官能团、大比表面积、高热值等性质,在环境、能源、电化学和催化等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简述了水热碳化技术的反应条件及反应过程,介绍了水热炭的物理活化和化学活化等传统改性方法,重点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厌氧发酵、磁化、固态微波、聚乙烯亚胺、杂原子掺杂等新型改性方法对水热炭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的作用效果。综述了水热炭作为重金属、有机物、CO2吸附剂,土壤改良剂,固态燃料、电极材料及催化剂的应用进展。作为吸附剂,水热炭对水体重金属元素(Cr、Cu、Zn等)的去除率可以达到82%~99%,对CO2的吸附量可以达到1.2~8.3 mmol/g。作为土壤改良剂,添加水热炭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作为固态燃料,木质纤维素制备的水热炭热值较高,可达30 MJ/kg,接近于烟煤的热值。作为电极材料,通过改善水热炭的孔径分布,提升水热炭中含氧及含氮官能团的数量可大幅提升其电化学性能,水热炭的比电容可达到300 F/g以上。在催化领域,水热炭本身可以作为催化剂或负载活性组分作为催化剂载体。最后,指出了未来应重点开展水热炭的复合改性、回收利用、对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的毒害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并进一步提升其燃烧性能、比电容、能量密度和稳定性,以实现水热炭的商业化应用。
图 1 水热炭改性方法和应用
钱黎黎,女,1990年8月13日生,江苏常熟人,江苏大学能动学院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所讲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青年基金、江苏省青年基金、江苏省高校面上项目、企业横向、省“双创博士”人才等项目,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2篇,参与出版英文教材和专著各1部。
研究方向
生物质及有机固废水热转化技术
主要成果
致力于生物质及有机固废水热转化技术研究,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6项,美国发明专利2项,相关论文引用1604次,单篇最高226次(Google数据),H因子为21,i10因子为30。
来源:
钱黎黎,王彦鑫,倪俊,等. 生物质水热炭改性方法及应用研究进展[J]. 煤炭学报,2023,48(6):2279−2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