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构造裂隙对CO2驱煤层气地质封存的影响
图 1 构造裂隙发育煤储层 CO2 驱替运移剖面
图 2 柿庄南区块构造纲要图及试验井组位置
图 3 注−采井平面布置与模拟区域网格剖分
图 4 不同裂隙优势渗流条件下基质 CH4 含气量时空演化
图 5 不同裂隙优势渗流条件下基质 CO2 含气量时空演化
图 6 不同裂隙优势渗流条件下气体产出变化
图 7 累计地表形变和被动地震监测结果
图 8 TS06−3D、TS06−4D、TS−674 和 TS−636 气体成分变化
图 9 试验区水平最小主应力平面分布
王梓良,男(1995—),安徽潜山人,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博士研究生,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CO2驱煤层气关键技术”、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构造煤原位煤层气水平井洞穴卸压开发模拟试验系统”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碳中和专项资助项目研究。发表学术论文7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煤炭学报》、《Journal of Petroleum Science and Engineering》和《Ga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4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排名第二)。
研究方向
CO2驱煤层气地质封存、构造煤原位煤层气开发
主要成果
围绕煤层(系)气高效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致力于CO2驱煤层气地质封存和碎软构造煤地面井造洞穴应力释放开发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探究了工程尺度气驱水运移行为及潜在影响,阐明了低渗煤储层阶段性抑产机理,量化分析了储层各向异性、局部构造裂隙及注-采工艺因素对增产封存的影响规律,揭示了现场试验CO2多因素耦合诱导快速突破机制,提出了地质-储层适配性注采工艺方法。在构造煤煤层气应力释放开发方面,提出了水平井造洞穴应力释放等效模拟方法,分析了碎软储层应力释放响应特征及地质-力学参数-工程因素约束机制,揭示了复杂构造应力环境下应力释放激励储层渗透性演化机理与模式,有益地补充了应力释放解吸采气理论,进一步论证了构造煤原位煤层气水平井造洞穴应力释放开发的理论可行性。
来源:
王梓良,桑树勋,周效志,等. 构造裂隙对 CO2 驱煤层气地质封存的影响[J]. 煤炭学报,2023,48(8):3151−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