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煤层钻孔内注入液氮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规律及煤损伤分析
图 1 试验系统
图 2 钻孔内液氮初始累积过程
图 3 液氮初始累积时垂直钻孔底部内表面的边界层效应
图 4 2 类注入速率下膜态沸腾阶段有效辐射和
有效对流系数
图 5 2 类流速注入过程中实际液位与净液位及
2 者比值随时间的变化
图 6 液氮注入及停止注入钻孔内液位及孔壁状态
图 7 钻孔内液氮的注入效率
图 8 试样各测点超声变化
图 9 液氮冷冲击煤内裂缝扩展过程
丛钰洲,男(1994-),山东威海人,中共党员,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中国矿业大学“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主要成员。参与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低透气性煤层致裂增透及瓦斯高效抽采”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研究。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煤炭学报》、《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等国内外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6篇,获“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金奖(2/10),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7项(排名第二)。
研究方向
煤层高效增透、低温流体致裂
主要成果
致力于低温流体液氮高效增透煤岩体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量化分析了煤层钻孔内液氮注入过程中的注入效率变化规律,揭示了液氮冷冲击煤的作用范围及力学损伤机理,提出了液氮冷冲击及相变膨胀压裂一体化压裂方法,阐明了液氮相变膨胀压裂的裂缝扩展机制,探究了定容空间内定体积液氮的相变膨胀升压极限。在煤矿低温流体高效增透方面,获授权多项国家发明专利,为煤矿高效及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来源:
丛钰洲,翟成,丁熊,等. 煤层钻孔内注入液氮过程中的传热传质规律及煤损伤分析[J]. 煤炭学报,2023,48(8):3128−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