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生物质燃料颗粒热压成型过程分析

2024-02-29


创新点

生物质制备成型燃料颗粒可以克服生物质运输存储成本高、能量密度低等缺陷,对于实现双碳目标及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两影响因素协同作用对成型颗粒物理性能的影响,从分子层面系统地分析和总结了生物质热压成型的键合机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通过生物质组分调控以提高成型燃料颗粒的品质及降低成型能耗的可能性。未来,将利用分子动力学手段对从微观层面上对生物质成型过程进行仿真模拟,探究成型过程中生物质组分间的协同键合机制,获得生物质成型过程的微观运行机制,并为生物质成型燃料乃至成型材料的制备提供理论指导。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生物质燃料颗粒热压成型过程分析

作者:张守玉1, 2 , 黄健添1, 2 , 郎 森, 张邢佳, 陈旭阳, 梁 宁, 吕邦勇, 杨楚轲, 胡 南, 吴玉新, 吕俊复2, 4
单位:1. 上海理工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2. 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3. 长春工程学院4. 清华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系
摘要
 ABSTRACT
双碳战略下,生物质因其可再生、低污染和碳排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生物质成型制备燃料颗粒能有效地解决其结构松散、能量密度低等问题,可用作化石燃料的替代品,对于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概述了生物质热压成型过程的影响因素,分析并探讨了热压成型过程中生物质颗粒的演变行为和结合机制。生物质成型工艺主要包括冷压成型和热压成型。与冷压成型相比,热压成型能耗较低,制得成型燃料品质较高。生物质含水率 (4%~15%对其成型燃料密度影响较大,成型温度 (70~150 °C影响较小,成型压力 (60~130 MPa) 和原料粒度 ( < 2.5 mm) 对其成型燃料密度的影响因生物质种类不同而存在较大差异。生物质热压成型过程中纤维素主要起骨架支撑作用,半纤维素、木质素则起到黏结剂作用。在热压成型的微观过程中, 生物质颗粒经惯性移动后黏弹塑性变形,形成机械互锁。脆性颗粒破碎后释放出天然黏性成分,在水分、温度和压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颗粒间桥接。机械互锁和桥接缩小了生物质分子间的距离, 促进了分子间作用力的产生。在对生物质热压成型机制认识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生物质掺混或水 热等预处理手段对生物质组分进行调控可提高燃料颗粒的品质。利用分子动力学手段对生物质成 型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可获得生物质组分分子间的键合机制,有利于进一步探究生物质热压成型机制,对生物质成型燃料乃至成型材料的制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01

引言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对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得全球温度上升速度加快。到 2021 年全球化石燃料消耗量为350 EJ而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上升了 1.1 °C。面对化石燃料的枯竭及气候问题的突出寻找化石燃料替代品迫在眉睫。生物质 作为可再生的碳基资源具有来源广污染低和零碳” 排放等优点发展生物质能源对于建设新型能源体 系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生物质本身结构疏松运输和储存成本高, 阻碍了其进一步开发利用。生物质成型处理可将生物质转变为能量密度高形状规则结构致密的成型燃料在降低运输储存成本的同时有利于后续的燃烧、 气化热解等热化学转化过程有利于生物质资源的高效利用。

成型燃料的品质受工艺参数和生物质组分 (纤维素半纤维素与木质素等影响通过生物质成型机理的探索可为低成本高品质成型燃料的制备提供指导。针对生物质成型机理国内外学者对生物质压 缩过程做了大量研究构建了生物质颗粒流变和传热等模型并提出了生物质颗粒间的结合机制如机械互锁桥接和分子间作用力等。在压力水分和温度的作用下生物质颗粒间的结合机制被激活并共 同作用促使生物质颗粒紧密分布从而得到致密规 则的成型燃料颗粒。通过对成型微观机理的深入研究不仅可深入了解成型过程中压力和热量的作用规律而且能够确定成型的关键组分为成型燃料性能 的调节和提高提供新的理论指导和依据有助于推动宏观成型工艺进一步发展。 目前生物质热压成型工艺和机理的系统总结较少因此笔者首先概述了生物质及成型过程的影响 因素重点阐述了生物质成型过程中微观颗粒的演变 行为及其结合机制并在分子层面分析并讨论了生物质的热压成型机制旨在为低成本高品质生物质成型工艺的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支撑。

01

生物质成型工艺及影响因素


根据有无外部热源生物质成型工艺可分为热压成型和冷压成型主要包括粉碎干燥压缩等工艺流程。生物质成型中存在2类影响因素:一类是 生物质组分;另一类是粒度含水率成型温度和成型 压力等工艺参数。生物质成型工艺流程及影响因素如图 所示。
......

02

生物质热压缩过程成型机理

从生物质压缩成型的微观领域来探究其热压成型机理有利于深入了解工艺参数与生物质组分在热压成型过程中具体的作用机制从而推动宏观成型工艺进一步发展。生物质热压成型过程中伴随着颗粒的流变及传热从而激活颗粒的结合机制促进生物质成型。

......


03

生物质 组分分子间键合作用

生物质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组分组成通过对生物质 组分分子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分子间作用力对生物质成型的键合作用机制为高品质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制备工艺参数的确定提供指导。

......

04

结论


(1) 生物质成型工艺参数中水分含量对其成型颗 粒品质影响较大成型温度影响较小而成型压力及原料粒度的影响因生物质种类不同而不同。

(2) 生物质成型工艺参数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尤其是水分含量与成型温度等参数之间的协同效应对生物质成型颗粒的品质有着促进作用表明一定含量的水分在生物质成型过程中起着较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成型温度压力等工艺参数的降低从而降低成 型成本。

(3) 生物质中的纤维素在其成型过程起着骨架作用其存在对成型颗粒品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而半纤维素及木质素等天然黏结剂组分形成的固体 桥是生物质颗粒主要的结合形式水分与温度则是激活这些粘结性组分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

(4) 生物质组分分子间作用力决定着生物质成型燃料的品质。生物质热压成型过程是通过合适的水分温度压力等条件来降低组分分子间的距离以充 分利用分子中的极性官能团产生分子间氢键范德华力键合从而使生物质成型颗粒致密稳定。

(5) 生物质水热预处理可以改变生物质中的 组分比例同时可以脱除生物质中的钾元素且预处理废液可用作木醋液从而制得能量密度高品质好的 成型颗粒。


部分图片





 1    生物质成型工艺流程及影响因素


 2    玉米秸秆/柳枝稷/黑松混合成型燃料的表面结构


 3    玉米秸秆成型燃料横截面结构


 4    纤维素及其片层分子结构


 5    半纤维素分子结构


 6    木质素、木质素基本单元及其前驱体分子结构


 7    棉杆水热预处理过程中 组分演变规律


作者简介

张守玉,男,19716月生,吉林省集安人,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热能动力工程》、煤炭转化》、《中国粉体技术》、洁净煤技术》化工》期刊编委。曾获上海市启明星人才项目资助,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地方高校建设项目等上海市科委的科研项目作为学术骨干参与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项目(973)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迄今共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30余篇,EI收录文章80余篇,获批发明专利6项。
研究方向
生物质成型燃料制备及其燃烧特性研究;锅炉灵活性研究;新疆准东高碱煤燃烧沾污、结渣机理研究等。
主要成果
致力于新疆准东高碱煤燃烧沾污、结渣机理及防治方面的研究工作,系统地研究了新疆准东煤中碱性金属的赋存形态、碱性金属在燃烧过程中的迁移释放规律、水洗脱钠及煤灰等对含钠蒸汽的捕获性能,为准东高碱煤燃烧利用过程中钠的释放引发结渣的防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致力于农林废弃物制备成型生物质燃料、成型生物质炭燃料工艺开发与理论研究工作,同时,对生物质水热处理废液处理提出了新的思路;致力于锅炉灵活性方面的研究工作,从工艺灵活性与燃料灵活性两个方面探讨不同类型煤粉锅炉在低负荷下炉内的稳燃特性及NOx排放特性,为锅炉灵活性应用提供参考。



‍‍‍‍

来源:

张守玉,黄健添,郎森等.生物质燃料颗粒热压成型过程分析[J/OL].煤炭学报,1-15[2024-02-29].https://doi.org/10.13225/j.cnki.jccs.ZZ23.1657.


编辑:赵泽维
审核:张晓宁

  责任编辑:宫在芹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创新点从膜分离技术在沼气脱碳、烟气碳捕集方面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本文:1介绍了CO2膜分离技术原理、CO2膜材料研究现状;2梳理整理了膜分离技术用于沼气脱碳及烟气...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