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 敬1,2,郝鸿儒1,*,杨健锋1,2,高登彦3,
高奎英3,陈建华3,杨 磊1,刘泽宇1
作者单位
创新点
1、 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应用于区段煤柱内部应力应变监测,并通过应变积分法计算出煤柱变形量,从而及时感知煤柱损伤程度和破坏范围,对于煤柱合理留设、围岩控制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通过获取的分布式光纤应变数据,得到了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区段煤柱的变形情况,反映了煤柱变形与采动应力扰动之间的动态关联。
3、 建立了煤柱水平应变与垂直应力之间的指数函数关系式,表明采动应力的分布与演化对煤柱变形与破坏影响较大。
文章主要内容
区段煤柱分布式光纤监测原理
1.1 分布式光纤监测传感原理
1.2 区段煤柱水平变形监测理论
1.2.2 煤柱水平变形光纤监测分析
分布式光纤拉拔加卸载试验
2.1 试验方案
2.2 试验结果分析
工程概况
3.1 工程背景
3.2 22206工作面概况
区段煤柱光纤传感监测及数据分析
4.1 光纤传感监测系统
4.2 现场数据分析

扫描阅读原文
作者简介
柴敬,男,1964年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杨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学校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委员、第八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能源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编委。曾任校研究生部主任,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能源学院院长,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带头人,第六届学术委员会秘书长。曾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学会委员、陕西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委员等职。现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软岩分会、地质与岩土智能监测分会理事,陕西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监事会副监事长,曾兼任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和中国煤炭学会委员等职。
研究方向:
矿山压力与岩层控制、实验岩石力学、光纤传感智能监测
主要成果: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面上项目,高校博士点专项基金、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20篇,SCI、EI收录85余篇,三高论文6篇,领跑者F5000论文1篇,专利50余项。指导的博士生获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篇。
引用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