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
现有研究已涵盖煤电在我国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的功能、发展峰值、退出路径等。尽管考虑了保障能源供应和新能源消纳对煤电的需求,但没有充分测度不同区域对煤电的需求,尤其是现有规划均没有对中国煤电需求格局进行考量,使得研究结论在支撑煤电产业发展方面缺乏具体的指导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从煤电功能定位出发,构建区域煤电需求度指数模型,并基于各区域煤电需求指数测度结果的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中国煤电转型提供理论支撑。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下载全文
区域清洁煤电需求测度及时空格局研究
作者:苑曙光1,李详1,苑广震2,王强2,3
单位:1.内蒙古工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2.内蒙古工业大学 热能与动力工程学院 3.内蒙古银行博士后工作站
摘要/关键词
摘要:首先从电煤资源消纳、煤电机组容量、煤电生产效能、保障电力供应四个方面构建了区域煤电需求度评价指标体系,基于CRITIC 赋权法测度区域煤电需求度指数,并分析2015年和2019年中国省际煤电需求度的空间分布与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2015—2019年,中国区域煤电需求度指数整体呈“西北”向“东南”梯度递减的格局转变至呈“东北”向“西南”梯度递减的格局,第二梯度区域煤电需求度有逐步上升趋势;北方煤电需求度高值区域主要集中在华北地区,未来这种趋势将进一步向煤炭资源区集中。
关键词:煤电;需求度;CRITIC 赋权法;定量评价;时空格局
结论与建议
区域煤电需求的驱动因素众多,本文基于能源低碳转型过程中煤电的功能,构建了区域煤电需求度评价指标体系,进而结合CRITIC客观赋权方法构建了区域煤电需求度指数模型。在对全国及各省2015年和2019年煤电需求度测算的基础上,利用空间统计方法,对煤电需求度空间格局特征进行分析,得到结论和启示如下。
1)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逐步优化,我国煤炭资源消纳和区域经济发展对煤电的需求程度呈下降趋势,而新能源装机规模和比重不断上升,未来对煤电的需求将越发强烈,不仅如此,中国还应保持一定的煤电装机规模来应对极端情况下的电力需求。
2)与现有煤电装机分布格局相似,区域煤电需求格局总体上是北方地区高、南方地区低,随着时间推移,需求度空间梯度由“西北—东南”递减的格局逐渐向 “东北—西南” 改变。从煤电需求度集聚的空间格局演化趋势来看,北方高值聚集区域进一步扩大,南方低值聚集区域有所减少,而高低值混合区域范围扩大,说明煤电需求度集聚趋势加剧,重心向华北地区偏移,未来华北周边地区是煤电建设和改造的重点区域。
部分图表
表3 全球煤电需求度计算结果
作者简介


苑曙光 讲师
《煤炭经济研究》青年编委
苑曙光,内蒙古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内蒙古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科研秘书。中国能源研究会电能技术专委会成员,内蒙古生态经济学会会员。曾长期供职于煤电和电网企业,目前主要研究区域能源转型政策、煤电产业发展。近五年,在《电网技术》、《可再生能源》、《煤炭经济研究》等期刊发表煤电和新能源相关论文10余篇,在《北疆智库》发表内参两篇,主持内蒙古社科基金1项和内蒙古社科规划项目2项,并以主研人身份参与国家电网科技项目2项以及内蒙古发改委咨询课题多项。

引用来源

苑曙光,李详,苑广震,等. 区域清洁煤电需求测度及时空格局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24,44(3):184-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