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润湿特性及其影响机制

2025-01-13
创新点

(1)研制了瓦斯氛围下煤-水接触角测试装备,开发了瓦斯氛围下水的表面张力测试软件,获得了瓦斯氛围下煤-水接触角及水的表面张力。

(2)瓦斯氛围下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水的表面张力、煤的表面能及黏附功逐渐减小,煤-水接触角及煤-水界面能逐渐增加,水对煤的润湿难度增加。

(3)构建了煤的分子模型,开展了瓦斯氛围下煤水微观润湿体系分子动力学模拟,阐明了水分子的相对浓度分布、水分子位置的分布特征、水分子及瓦斯分子扩散系数的变化规律。


长按识别二维码阅读全文


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润湿特性及其影响机制

作者:岳基伟1, 2, 3 ,  王辰1,  石必明1, 2,  王兆丰3,  徐金林1,  韩奇峻1,  孙永鑫3,  梁跃辉1
单位:1. 安徽理工大学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2. 煤矿深井开采灾害防治技术科技研发平台;3.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研究背景
 RESEARCH  BACKGROUND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资源,2023年我国煤炭产量约为47.1亿t,《中国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战略研究》文件预测203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为45亿~51亿t,2050年我国煤炭需求量为38亿t,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耗占比仍将在50%以上。由此可知,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煤炭仍是我国能源安全的稳定器和压舱石。我国煤炭开采深度以每年10~25 m的速度向深部开采,随着开采强度的增加,瓦斯灾害严重影响着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及矿工的生命安全。

煤层注水具有驱替瓦斯、置换瓦斯的功效,被广泛用于瓦斯治理,煤层注水治理瓦斯的效果,关键在于水分对煤体的润湿效果。因此研究水分对含瓦斯煤体的润湿特性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关于煤润湿特性的研究主要聚焦于煤中官能团、轨道能量差、煤中组分、煤表面电荷、气体压力等的影响。程卫民等、YUE等研究发现煤中的脂肪烃、芳香烃等疏水基团使煤体呈现疏水性,煤中的羧基、羰基及羟基等亲水基团使煤呈现亲水性。聂文等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及量子化学线轨道能量差理论,以静电势极值大小和氢键数量为辅助手段分析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煤尘的润湿性,发现轨道能量差与水分子之间形成的氢键数量呈现反比的关系,轨道能量差越大,表面活性剂溶液对煤尘的润湿效果越好。陈跃等、WANG等及ZHOU等研究发现煤的化学组分中无机物矿物表现为亲水性,挥发分表现为憎水性,灰分表现为促进润湿,矿物质溶解后矿物之间形成相连的裂隙或孔隙。段旭琴等研究认为低变质烟煤中镜质组对润湿影响性比惰质组的润湿性强。严敏等、WANG等、GU等研究认为煤体表面带负电荷,煤体表面的负电性与亲水性呈现正相关的关系,亲水官能团吸收峰的面积也与Zeta电位的绝对值呈现正相关的关系。ZHU等、SI等、魏建平等研究了煤体在二氧化碳、甲烷、氮气及氦气氛围中煤水之间的接触角,分析发现接触角随着气体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但其主要聚焦于煤水界面接触角的研究,表面张力也是影响煤体润湿特性的一个因素,关于瓦斯氛围下水的表面张力鲜有报道。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水分子与瓦斯分子会发生竞争吸附效应,其影响着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润湿特性,然而关于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润湿特性的影响机制尚不清楚。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瓦斯含量逐渐增大,煤中瓦斯严重影响着水分对煤体的润湿,因此明确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润湿特性及其影响机制迫在眉睫。

为此,笔者搭建了一套瓦斯氛围下煤−水接触角实验装备,开发了一套瓦斯氛围下水的表面张力分析软件。首先,获得了瓦斯氛围下水滴的形貌图,采用自开发的瓦斯氛围下水的表面张力分析软件,理论计算了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水的表面张力;其次,分析了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煤−水接触角,同时基于润湿热理论分析了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润湿特性;再次,基于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13C-NMR谱图测试、FTIR红外光谱分析及X射线电子能谱分析,构建了煤的分子模型;最后,基于建立的煤分子结构模型,对瓦斯氛围下煤水润湿体系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获得了水分子浓度分布规律、水分子的位置特征,瓦斯分子的扩散系数及水分子的扩散系数,从微观角度揭示了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润湿特性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对于揭示煤层注水润湿含瓦斯煤的机理奠定理论基础。

摘要
ABSTRACT
煤层注水被广泛用于煤层瓦斯治理,其治理瓦斯的效果关键在于水分对含瓦斯煤体的润湿效果,然而高瓦斯煤层中瓦斯严重干扰着水分对煤体的润湿。为弄清瓦斯氛围下水分对煤体的润湿特性,采用自研的瓦斯氛围下煤–水接触角测试装备及自开发的瓦斯氛围下水的表面张力测试软件,研究了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润湿参数,阐释了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的润湿特性,并揭示了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瓦斯氛围下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水的表面张力、煤的表面能及黏附功逐渐减小,煤–水接触角及煤–水界面能逐渐增加,水对煤的润湿效果变差;基于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及微光谱图分析,建立了无烟煤的分子结构模型,分子式为C99H54N2O3S,煤分子模型的桥碳比为0.61,其与13C-NMR谱图的桥碳比一致;瓦斯氛围下煤水微观润湿体系中,煤水交界面以下,水分子的相对浓度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大而减小;煤水交界面以上,瓦斯压力越大,水分子相对浓度峰值越大;瓦斯氛围下煤水微观润湿体系中,随着瓦斯压力的增加,水分子的吸附程度减弱,煤中瓦斯被置换的程度减小,甲烷分子的扩散系数减小,水分子分散程度增加,聚集程度减弱,水分子的扩散系数增加。
部分图表

图 1   瓦斯氛围下煤−水接触角实验装备

图 2   悬滴法原理及瓦斯氛围下水的表面张力

图 3   不同压力条件下的水滴形貌

图 4   13C-NMR谱图分峰拟合结果

图 5   FTIR红外光谱分析结果

图 6   XPS分析结果

图 7   无烟煤分子结构模型

图 8   平整的煤表面模型

图 9   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分子吸附构型

图 10   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煤−水初始分子结构模型

图 11   水分子的相对浓度分布

图 12   不同瓦斯压力条件下水分子的径向分布函数

图 13   水分子及甲烷分子的均方位移


作者简介

岳基伟,男,1990年7月5日生,河南临颍人,博士(后),安徽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21年6月毕业于河南理工大学,获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入选河南省优秀博士论文、河南省优秀毕业生、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基金及安徽省优秀青年教师培育省级人才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优秀青年教师培育项目、安徽省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省部级平台等多项纵横向课题。以第一作者在卓越期刊、TOP期刊及T1类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以第一发明人申请及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出版学术专著1部。

研究方向

瓦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

主要成果

系统开展了煤体外加水渗吸的相关研究,发现了渗吸过程气液竞争吸附-润湿的联动作用、吸附性多孔介质渗吸过程的迟滞效应等,基于“卸地压、强增透、长时抽”的瓦斯治理理念,提出了“钻-扩-抽-注”四位一体强化区域瓦斯治理技术体系,为低渗透高瓦斯煤层协同实现矿井瓦斯灾害防治及预湿减尘提供保障。


来源:

岳基伟,王辰,石必明,等. 瓦斯氛围下煤−水界面润湿特性及其影响机制[J]. 煤炭学报,2024,49(10):4325−4335.
YUE Jiwei,WANG Chen,SHI Biming,et al. Wetting characteristics of coal and water interface under gas atmosphere and its influencing mechanism[J]. Journal of China Coal Society,2024,49(10):4325−4335.


策划丨王晓珍

责编丨王晓珍

编辑丨李莎

审核丨郭晓炜



  责任编辑:宫在芹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