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发布 阐述6G应用技术及发展方向

2021-06-11   来源:金融投资报

  6月6日,我国IMT-2030(6G)推进组(简称“推进组”)发布《6G总体愿景与潜在关键技术》白皮书(简称“白皮书”)。内容涵盖总体愿景、八大业务应用场景、十大潜在关键技术等,并阐述6G发展的一些思考。

  

  白皮书提出,6G将在5G基础上由万物互联向万物智联跃迁,成为联接真实物理世界与虚拟数字世界的纽带,将6G的总体愿景确定为“万物智联、数字孪生”。白皮书还确定,6G将向更高频段扩展,并高效利用低、中、高全频谱资源。其中,低频段频谱仍将是6G发展的战略性资源,毫米波将在6G时代发挥更重要作用,而太赫兹等更高频段将重点满足特定场景的短距离大容量需求。

  

  提出十大潜在关键技术方向

  

  白皮书明确了6G的总体愿景和八大业务应用场景,基本上也就明确了6G的潜在需求点,方便各通信厂商按照这些方向进行技术研发投入。

  

  白皮书指出,未来6G业务将呈现出沉浸化、智慧化、全域化等新发展趋势,形成沉浸式云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全域覆盖八大业务应用,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场景。

  

  云化XR、全息通信、感官互联、智慧交互等沉浸化业务应用不仅可以为用户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极致体验,满足人类多重感官、情感和意识层面的交互需求,还可以广泛应用于娱乐生活、医疗健康、工业生产等领域,助力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升级。通信感知、普惠智能、数字孪生等智慧化业务应用借助感知、智能等全新能力,在进一步提升6G通信系统性能的同时,还将助力完成物理世界的数字化,推动人类进入虚拟化的数字孪生世界。全域覆盖业务借助6G所构建的全球无缝覆盖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使得地球上再无任何移动通信覆盖盲点,6G业务将提供更加普遍的服务能力,助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为满足上述业务应用,白皮书提出了6G十大潜在关键技术方向,包括内生智能的新空口和新型网络架构,增强型无线空口技术、新物理维度无线传输技术、新型频谱使用技术、通信感知一体化技术等新型无线技术,分布式网络架构、算力感知网络、确定性网络、星地一体融合组网、网络内生安全等新型网络技术。

  

  白皮书指出,未来6G网络仍将以地面蜂窝网络为基础,卫星、无人机、空中平台等多种非地面通信在实现空天地一体化无缝覆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国内通信厂商积极布局

  

  全球6G发展尚处于早期研究阶段,3GPP 6G技术预研与国际标准化预计于2025年后启动。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6G项目总监刘光毅介绍,6G的技术、标准和产业竞争将更加激烈。目前,全球国际组织已经纷纷启动6G相关工作,其中最早的是ITU-T,围绕6G的一些潜在技术方向开展相关研究。ITU-R也启动了6G愿景和技术趋势的研究,但是关于6G标准完成的时间表存在比较大的争议。后续,3GPP将根据ITU-R的具体时间表来制定6G标准时间表,预计3GPP的6G标准制定工作将会在2026年左右启动。

  

  赛迪智库研究表示,我国相关企业6G探索已经起步,例如华为在加拿大和法国成立6G研发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中兴通讯成立了专门团队,主攻6G网络结构与6G使能技术。目前,多数企业和科研机构依托毫米波太赫兹产业发展联盟,聚焦6G太赫兹通信技术领域。例如,之江实验室、华讯方舟、四创电子、亨通光电、大恒科技等公司,正在纷纷布局太赫兹无线传输、光谱仪、网络连接器、基站用PCB等技术和产品。不过,目前国内尚未明确6G通信前期的试验频率,这可能会给企业进行技术和产品研发的前瞻布局造成一定困扰。

  

  中国电信介绍,中国电信研究院从2019年开始就深度参与了推进组的研究工作,目前已牵头开展ITU-T国际标准“交互型沉浸式业务的需求”(H.IIS-reqts)以及“6G网络架构及关键技术”等国家重点专项的研究工作,同时在积极推进5G增强技术的国际标准工作及其在5G垂直应用中的落地,为6G业务和关键技术研究打基础。

  

  中国联通今年3月也发布了6G白皮书,提出6G整体发展远景,可以用8个字进行概括:智能、融合、绿色、可信。其认为,未来6G网络将实现全域融合和极致连接,为用户提供随愿按需定制的弹性开放服务,同时向智能原生、数字孪生、绿色共享、算网一体、安全可信等方向进行能力演进。

  

  刘光毅介绍了中国移动在应用基础研究以及6G方面的布局。他说:“如今,5G创新进入‘深水区’,6G研究进入‘无人区’,多学科前沿进入‘融合期’,中国移动研究院将继续推动5G理念进一步落地,并不断寻求6G创新突破。”

  

  刘光毅介绍,中国移动制定了为期十年的6G研究规划。第一个阶段是从2018年到2025年,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愿景需求定义,进行6G潜在关键技术的研究与验证,以及6G概念的系统设计。第二个阶段是2025年到2030年,这个阶段主要围绕6G标准制定、产业推进、商业应用以及应用培育等方面展开工作。

  

  刘光毅指出,6G将不再仅仅提供通信功能,感知和AI将成为新的业务和能力,感知-通信-计算的融合将是大势所趋。另外,智慧内生和安全内生将是未来网络的重要的特征,网络自动化是降低未来网络成本的关键技术。

  

  中国移动还成立未来研究院,三大主攻方向为未来信息通信技术(包括6G、下一代互联网/光网络/AI/安全/业务等领域)、跨学科融合技术(包括类脑智能、生命科学、量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等领域)、人文科学(包括技术进步对社会的影响分析,前瞻技术的法律法规及政策建议)。


  责任编辑:宫在芹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创新点从膜分离技术在沼气脱碳、烟气碳捕集方面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本文:1介绍了CO2膜分离技术原理、CO2膜材料研究现状;2梳理整理了膜分离技术用于沼气脱碳及烟气...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