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首次穿越模型”有效预测粉煤气化输送管道剩余寿命

2021-08-12   来源:煤炭学报   作者:张进春

  煤气化管道输送过程中,管道受颗粒冲击导致的失效严重影响输送过程稳定和气化生产的安全运行。预测管道剩余使用寿命,合理地开展对粉煤输送管路系统的维修维护,可以有效减缓管道因煤粉冲蚀磨损而导致的失效,提高管路系统的使用寿命,从而保障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


  在进行煤粉输送管道冲蚀失效分析和寿命预测时,不仅需要考虑管道剩余强度等自身结构参数,还需要将煤粉冲蚀过程这一“随机激励”纳入其中。


  近日,河南理工大学张进春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矿业大学科研人员在综合考虑了管径、壁厚、屈服强度等煤粉输送管道的结构参数,和管道内压、冲蚀磨损深度、长度及其速率等冲蚀随机“激励”因素的前提下,运用面向随机动力系统的“首次穿越模型”构建了粉煤气化输送管道的失效概率模型和剩余寿命预测的方法。


  研究应用FLUENT仿真平台构建粉煤气化管道冲蚀的仿真模型,通过不同冲蚀磨损长度、深度、速率、管径、管道压力和屈服强度等影响因素对管道失效概率进行概率敏感性分析,研究确定了影响管道寿命的因素,并最终对管道的剩余寿命进行了预测。


  结果表明:不考虑设备维修的情况下,针对本研究的煤气化粉煤输送管道,其安全使用寿命为40年左右。在管道投入使用20-40年之后各种影响管道寿命因素的综合作用开始显现,管道的失效概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其中,冲蚀管道参数Vd=0.2mm/y或VL=8.0mm/y条件需作为管道的重点维修指标。


  较大的管径体现出较好的抗冲蚀性能,管道压力也是影响管道失效评定的重要因素。在管道的日常检修维护中,管道的冲蚀参数应当作为优先考虑指标进行重点维护,以提升管道的预期使用寿命。


这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金支持,成果于8月10日以《基于“首次穿越模型”的粉煤气化输送管道寿命预测》为题(点击查看)在《煤炭学报》进行了网络首发。


图1(小图).jpg

煤气化输送管道与工艺流程关系


首次穿越模型示意图.png

“首次穿越模型”示意图


图2.jpg

常见气固两相流输送系统简图


管道仿真模拟结果(600).png

管道仿真模拟结果


  责任编辑:宫在芹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创新点从膜分离技术在沼气脱碳、烟气碳捕集方面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本文:1介绍了CO2膜分离技术原理、CO2膜材料研究现状;2梳理整理了膜分离技术用于沼气脱碳及烟气...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