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报告列出全球化学工业的未来情景

2022-09-13   来源:Planet Positive Chemicals

  一份新报告向化工行业发出了可怕的警告,称该行业未来将面临全球变暖的局面,并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报告还为该行业制定了切实可信的路径,使其在实现大幅增长的同时,到2050年成为可持续全球经济的推动力量。

  

  这份名为《地球积极化学物质》的报告由东京大学全球公共资源中心和独立咨询公司Systemiq共同编写,于2022年9月发布,探讨了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约4%的化学工业如何过渡到可持续、低排放模式,并在全球范围内运作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地球基本过程(如气候变化、化学污染和平流层臭氧消耗)对人类在地球上安全运行的限制。

  

  报告承认,从包装和消费品到建筑和化肥,化学品在我们现代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存在。报告还指出,化学品行业将在帮助其他部门实现二氧化碳净零排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该出版物详细介绍了该行业的未来发展路径,采用了系统范围内对净零世界中化学品的可能需求的研究,并探索了该行业整个价值链的二氧化碳排放。该报告仔细考虑了具体的净零技术可以以多快的速度和多大的规模提供,以帮助该行业实现其所需的转型,使其在地球边界内运行,据说它正在突破其中的许多边界。

  

  该报告强调了该行业对地球的多重有害影响,包括高碳排放和污染,以及它在气候行动方面落后于其他行业。报告指出,有必要在供需双方采取激进的干预措施,例如摆脱行业长期以来对化石燃料生产的依赖,转向可再生原料(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能源,以及应用碳捕获和存储技术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报告还指出,到2050年,化学品产量需要翻一番,才能实现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两种关键化学品的净零应用需求将迅速增长——氨(占需求的60%),作为可持续的航运燃料,以及甲醇(占需求的20%),用于在不使用化石燃料的情况下制造塑料。

  

  根据报告中提出的长期设想,行业增长还可能创造2900万个新就业岗位。

  

  此外,报告还指出,循环利用的方法,即工业对化学品的再利用和再循环,或转向低排放的替代品,可以减少对化学品的总需求。

  

  该报告还描绘了这样一种情景:化学品系统将承担新的角色,到本世纪40年代初实现净零碳排放,并在2050年封存足够的二氧化碳,使其排放为负,成为一个“碳汇”。

  

  报告称,到2050年,建设这样一个循环的、净零化学系统的资本支出将需要超过3万亿美元的资金,这将包括改造遗留的基础设施,并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原料来源,如只使用可再生能源制造绿色氢气。

  

  报告的作者表示,《地球积极化学物质》报告旨在帮助行业和政策制定者团结起来,就未来的道路达成共识,加快向可持续运营模式的过渡,特别是在从现在到2030年的“关键十年”。该文件提出了10项可能改变这一体系的关键行动,包括建立一个全球过渡原则宪章,以及建立一个为零化学品净排放的种子市场的先行者联盟。

  

  东京大学执行副总裁兼全球公共资源中心主任Naoko Ishii说:“为了避免人类,包括我们的经济繁荣所依赖的复杂和相互依赖的地球系统崩溃,我们需要改变我们的社会和经济系统以及我们的生活方式。化学工业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其产品在许多部门使用,在现代生活中无处不在。我们面临的机会很明显:使这个系统回到地球的边界之内,包括净零温室气体(温室气体),并为全球公地(维持我们生命的稳定和有弹性的地球系统)作出贡献。我们希望这份报告将引发关于化工行业如何转型以抓住这一机遇的辩论。”

  

  Systemiq管理合伙人吉多•施密特-特劳布(Guido Schmidt-Traub)表示:“化学工业支撑着每一个现代经济体,但它必须在整个价值链上进行深刻变革,以实现(关于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的目标。”重要的是,使用本报告所概述的经过验证的技术,这些变化是非常可行的。为政策制定者、行业和投资界提出的建议是切实可行的。”

  

  该报告是UTokyo和Systemiq的核心项目团队一年多的研究和详细定量分析的结果,并由一个独立的小组监督,该小组由行业和学术界的专家和独立顾问组成,以确保研究的公正性。三菱化学公司(Mitsubishi Chemical Corp.)资助了该报告和研究。

  

  作者公开了他们的模型和分析,并将于2022年10月10日举办一场虚拟讨论,探讨如何从行业、其客户、政策制定者和投资界实现转型。


原文链接


  责任编辑:宫在芹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创新点从膜分离技术在沼气脱碳、烟气碳捕集方面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本文:1介绍了CO2膜分离技术原理、CO2膜材料研究现状;2梳理整理了膜分离技术用于沼气脱碳及烟气...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