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及专家介绍
报告题目:煤炭勘查行业形势与战略走向
秦勇,博士,教授,曾任中国矿业大学副校长,长期事煤炭、煤层气、煤系气地质与地球化学研究。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炭绿色勘查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煤田地质与勘探》编委,并在本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3项;出版学术专著30余部,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7项,国家软件著作权5项。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野外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报告题目:煤炭绿色开发地质保障工作思路
王佟,1959年生,中国煤炭地质总局首席专家组组长,一级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构造地质学博士。是煤炭地质勘查领域知名专家,40年来一直从事煤炭与煤层气资源地质理论与勘查技术研究工作。主持了国内外包括国家大型煤炭基地潜力研究、青海木里矿区生态治理等40余项煤炭地质勘查与生态地质治理及研究项目,主要成果在国内地勘单位、煤矿企业及印尼、蒙古、阿富汗等国家得到推广应用,整体提升了我国煤炭地质理论与勘查技术水平。2020年以来主持青海木里矿区生态环境治理项目。项目成果取得了高寒区生态环境治理突破,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
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排名一、二、五),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1项(第一6项、第二2项),二等奖4项(第一3项),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奖”和“孙越崎能源大奖”。第一作者论文39篇,第一作者专著5部。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创新人才,是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是2017、2019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
报告题目:矿井水灾害——原因·对策·出路
尹尚先,男,1964年生,山西朔州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员,现任华北科技学院安全工程学院院长。长期从事矿井防治水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为中央直接掌握联系的高级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育部创新团队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国家安全生产专家,中国煤炭工业优秀创新人才;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安全应急与防灾救援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矿山水防治与利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作为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专家多次参加煤矿重特大水灾事故抢险救灾及事故调查,《煤矿防治水规定》《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手册》《煤矿防治水细则》主要制定者及修编者。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及多项省部级奖项,发表论文论著多篇,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多项,成果丰硕。
报告题目:关闭煤矿产业绿色转型路径研究
汪秋菊,女,1972年生,黑龙江伊春人,北京联合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联合大学工业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长期从事旅游经济教学与科研工作。先后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余项。近五年主持了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子课题:《关闭矿井生态文明开发及工业旅游战略综合研究》《废弃矿井工业旅游战略的研究》《关闭煤矿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的研究》《山西历史文化遗迹与矿山工业旅游融合发展的研究》等,在废弃矿井旅游利用研究方面形成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系列成果。出版专著5部、教材2部,发表文章70余篇。
报告题目:煤矿区煤层气“四区联动”井上下联合抽采模式与关键技术
李国富,男,1965年生,博士(博士后),正高级工程师,晋能控股煤与煤层气共采国家重点实验室执行副主任。被评为第三批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兼任国家能源行业煤层气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煤炭学会煤层气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石油学会非常规油气专业委员会委员、自然资源部油气督察员、山西省煤炭学会煤层气分会理事、山西省自然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参与起草制订煤层气国家与地方标准多项;出版专著数项、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6项;申报发明专利2项。
报告题目:我国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进技术进展
金新,1982年生,中共党员,博士,副研究员,中煤科工西安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钻探技术与装备分院党支部书记、院长。陕西省地质学会探矿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神木市煤矿安全专家组成员。
近年来主持或参与完成科研项目共计16项,其中国家重大专项项目2项,西安院科技创新基金面上项目6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4项,其他奖励1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