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矿业与华为联合 首创AI+NOSA安全管理系统

黄陵矿业与华为联合  首创AI+NOSA安全管理系统  


NOSA安健环风险提示,你已进入危险区域,请你快速离开……”近日,一号煤矿AI+NOSA安全管理系统成功识别现场模拟违章人员,立即闭锁所有设备并发出语音警报,与此同时,地面调度指挥中心收到违章信息,这是黄陵矿业公司安全管理的又一项创新成果。

  

  “黄陵矿业创新研发的‘AI+NOSA’深度融合安全管理系统,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做法,走在了陕煤集团所有试点单位的最前列,具有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值得各矿井对标学习。”3月19日,陕煤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杨照乾在检查指导黄陵矿业NOSA安健环风险管理时,对公司首创的“AI+NOSA”深度融合安全管理系统给予了高度认可和充分肯定。

  

  2020年下半年,黄陵矿业公司在推进NOSA与“四治理一优化”融合升级的基础上,着力于“科技+安全”同频共振,与华为公司“强强联合”,研发了“AI+NOSA安健环”深度融合安全管理系统。该系统将煤矿NOSA风险管控的现实“需求”和AI技术可达到的“供给”真正匹配起来,可根据危险源辨识结果,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井下三违、非标准作业实时监管,实现智能预警、后台记录、现场制止、联动闭锁四项功能,消除了安全管理中的人为因素,突破了传统“单一人工管控风险”的格局,开创了“人工和AI智能系统双重管控风险”的先河,是建设智能煤矿的深度创新。

  

  “现在我们井下的安全管理就像电子交警抓拍交通违章一样,一切由系统自动完成,对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革命性意义。”在一号煤矿NOSA智能监控中心,副总工程师刘茂荣指着一面科技感十足的显示屏说,利用井下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不仅能直观地监管和记录井下工作现场的安全生产情况,最重要的是通过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各系统联动,对现场的安全监管和风险防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系统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设备的不安全状态识别为重点,按照AI“模型创建”规则进行风险辨识,实际应用中,系统会第一时间识别发现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实时发出报警提醒现场作业人员,同时,画面第一时间传送至地面监控中心和“四员两长”防爆手机APP上进行留档保存,为NOSA风险管控上了双重保险。

  

  “简单来说,就是根据NOSA危险源辩识结果,以移动端、PC端、电子大屏、智能安全帽、警示和指令收发设备为载体,通过程序开发、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应用、大数据分析等信息化技术对井下现场进行实时监管,达到了关键生产环节的连续性、全面性、透明化、智能化闭环管理,真正做到时时、处处、人人、事事准确辨风险,控风险。”一号煤矿信息部负责人韦晓虎说。

  

  截止目前,一号煤矿已完成1007回采工作面集控中心、进风回风端头架、综采机维检修,1009掘进工作面迎头、皮带机头机尾、转载机、顺槽口配电点以及1009瓦斯钻场等关键核心场所违规智能识别和岗位标准化作业指引建设,有效避免了作业现场危险行为和重大危险的发生。

  

  与此同时,该系统还具备智能识别钻探深度,记录夹角、倾角、煤岩及异常情况,分析瓦斯抽采情况,判断工作面瓦斯残存量与瓦斯达标情况,并将钻探过程中煤岩地质情况导入三维地质模型,为井下无人开采提供精确的地质数据。

  

  “我们将继续梳理完善AI与NOSA要素融合,用好AI智能视频识别预警、安全作业‘单兵装备’,用科技创新为企业安全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对这项安全创新管理方法充满信心,预计今年年底,在二号煤矿、双龙煤业、瑞能煤业推广应用,逐步实现矿井关键岗位全过程智慧监管全覆盖。

  

  近年来,黄陵矿业持续为安全“加码”,推行“人的安全行为治理、灾害超前治理、安全环境治理、安全生产标准化动态达标治理和生产系统优化”为一体的安全管理模式,大力实施NOSA五星安健环安全管理,不仅丰富了安全管理手段,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监管效果。该公司所属的一号煤矿成为了全国煤炭行业唯一一个通过NOSA四星级标准认证的矿井。


关键词:NOSA 一号煤矿 安健环 安全管理系统 安全管理 黄陵矿业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4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5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6东露天选煤厂原煤提运矿坑车辆计数识别研究
  • 7兰炭与秸秆混合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和灰熔融性试验
  • 8TBS粗煤泥分选机及应用
  • 9基于数字孪生的多功能煤矿四足机器人实验系统设计
  • 10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深部矿井热害治理−以贵州锦丰金矿为例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单轨吊
  • 2绿色矿山
  • 3绿色煤矿
  • 4郑传柏
  • 5崔少鹏
  • 6贺提库
  • 7李瑞敏
  • 8鲁光辉
  • 9齐月
  • 10陈新波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