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制油:“战略储备”如何走出困境

  推进了近10年、累计完成近半投资,位于新疆的伊犁能源1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伊犁能源煤制油项目”)却在近日主动叫停了。

  

  “在煤化工产品用煤成本居高不下、国际油价波动较大,且税费成本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的背景下,公司按照目前的产品结构继续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经济风险较大。”伊泰B股公告显示,结合实际情况,伊犁能源煤制油项目的产品方案及生产工艺路线存在较大难度,因此决定暂缓开工建设。

  

  由于被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新建项目及示范任务,该项目的叫停引发极大关注。多位人士向记者证实,生存艰难不是该项目的个别遭遇,波折背后折射出的是整个煤制油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

  

  煤价油价两头压,消费税再添成本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技术储备和产能储备,煤制油肩负保障能源安全重任,项目往往投资数额大、建设周期长、门槛要求高。据悉,伊犁能源煤制油项目规划总投资160.68亿元,于2015年6月通过股东大会审议,2017年7月取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截至去年底仍处于在建期。至此,其已累计投资71.10亿元。

  

  公告显示,项目被“叫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用煤成本居高不下。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原煤价格屡创新高,公司现有煤化工项目原煤成本从2018年占总成本的35%,上升至目前的约60%。预计今年国际煤源紧张、价格高企的局面仍将延续。

  

  二是原油价格不确定性较大。从2021年开始,国际油价由历史性低位缓慢上升,但目前看来全球经济数据仍显疲软,短期内需求前景难以迅速改善。基于对原油需求及价格的预期和判断,继续建设大型煤化工项目经济风险较大。

  

  三是税费成本存在重大不确定性。据相关要求,如将全部液态产品都比照石脑油缴纳消费税,预计项目每年需缴纳21.44亿元,每吨产品仅消费税税负占销售价格比例就将高达42%,产品将不具有竞争力。

  

  “原料是煤、产品是油,煤制油项目因此受到煤价、油价双重影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煤化工专委会副秘书长王秀江介绍,在煤价区间约500-600元/吨的情况下,国际油价保持在60-70美元/桶,煤制油项目才可达到盈亏平衡点。“记得2020年左右国际油价低迷,整个产业一度饱受冲击。近两年油价回升,结果煤价涨幅又比较大,企业压力依然不减,不止伊泰一个项目陷入困局。”

  

  在煤价、油价两头挤压的情况下,消费税进一步增加了成本。记者了解到,为煤制油项目减税已在全行业呼吁多年,相关方面多次提交改革方案,但目前依然无果。

  

  更深层的原因 是自身竞争力待提升

  

  从更多项目的表现,亦可看出煤制油项目运营的不易。以伊泰为例,在叫停伊犁能源煤制油项目之前,其已于2021年初主动停止推进甘泉堡200万吨/年煤制油示范项目,主要理由同为经济风险较大。再如,已向上交所递交科创板上市申请的中科合成,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招股书显示,2019年、2020年和2021年营收分别为12.89亿元、9.56亿元和10.68亿元,这使其成为申报者中为数不多业绩基本停滞的公司。

  

  另据统计,截至2022年上半年,煤制油项目共投产8家,总产能823万吨/年,但产量仅为357.2万吨。对照国家能源局印发的《煤炭深加工产业示范“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到2020年预计建成1300万吨/年的规划目标,总体进展也滞后了。

  

  “客观来看,项目运行受到煤价、油价及税收政策等多方因素影响,在完全市场化条件下,这类项目经济竞争力不强。一个是直接开采获得,一个先采煤再转化加工而成,炼油较煤制油的成本优势更明显。”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能源化工处副处长朱彬彬表示,煤制油产业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战略意义上,相关产品究竟以何种方式进入以常规油品为主的市场,直接影响着项目经济性。“当前煤制油产业规模在油品市场占比偏小,尚无法建设独立的销售体系,需要共用常规油品下游销售系统。在成品油供应宽松的条件下,煤制油企业处于不利的市场地位。”

  

  一位不便具名的企业人士告诉记者,现有煤制油项目多在年产100-400万吨规模,相比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装置规模小且布局分散,难以规模化开发下游产品,副产品不易集成化利用。产品结构过于单一,导致竞争力受限。“而且这些项目集中在煤炭资源富集地,远离东部沿海等终端消费市场,不管是前期建设,还是后期产品运输成本、销售周期等,都没法跟石油化工相比。如何扬长避短,从根本上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关键。”

  

  应扬长避短 发挥产业独特优势

  

  困难重重,煤制油产业要不要继续发展?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答案是肯定的。

  

  “煤制油产业是对炼油工业的重要补充,'十四五'规划更是明确,做好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规划布局和管控。从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掌握这项技术,以此来补充我国石油核心需求缺口。没有持续运行的示范项目,技术研发、装备升级、人才积累等工作就没有基础、缺乏实践。”王秀江呼吁,维持项目建设运营的积极性才能保有一定产能。

  

  上述企业人士表示,我国的煤直接液化、间接液化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一批重大工程已实现“安稳长满优”运行,能耗、水耗及排放水平持续优化,这些均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煤制油产品有自己的特点,相比炼油产品,硫化物含量更低,具备环保优势,既能制备超清洁的汽油、柴油等,也能差异化开发其他高附加值产品。”

  

  对此,朱彬彬建议,做好产业衔接融合。“煤制油与常规油气产业的融合方式需要顶层设计。除煤制油项目生产成品油这一模式,企业也可以探索煤制原油送现有炼厂价格这一模式,充分结合现有炼厂规模经济、油源丰富、调和空间大、销售渠道稳定等优势,更好发挥煤基油品性能特点和价值潜力,但这一模式中间价格的形成机制需要设计。”

  

  “同时,还要主动自救。例如,平时通过联产其他化学品形成补充,有需要时候再顶上多产油,灵活运转构建独具特色、综合成本低的煤基产品体系。”王秀江还提出,考虑到产业的特殊性,政策层面应给予更多支持。“比如行业呼吁多年的消费税问题,并不是说完全减免,而是根据实际酌情处理。比如,高油价情况下产品经济性上来了,税费就不用减免,油价处于60-80美元区间时适当减半,油价真正低于60美元、项目到了生死存亡边缘再减免支持。”


关键词:煤制油 煤制油项目 2020年 示范项目 煤化工项目 经济风险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4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5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6TBS粗煤泥分选机及应用
  • 7基于数字孪生的多功能煤矿四足机器人实验系统设计
  • 8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深部矿井热害治理−以贵州锦丰金矿为例
  • 9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10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绿色矿山
  • 2绿色煤矿
  • 3郑传柏
  • 4崔少鹏
  • 5贺提库
  • 6李瑞敏
  • 7鲁光辉
  • 8齐月
  • 9陈新波
  • 10折小江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