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煤炭消费占比微升并非开倒车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积极努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大国贡献。煤炭消费占比短暂提升,并不会改变我国长期能源结构优化的趋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路途中的挑战不会少,越到紧要关头,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

  

  一则煤炭消费量上涨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显示,2022年煤炭消费量增长4.3%,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56.2%,比上年上升0.3个百分点,这也是近十年来国内煤炭消费比重首次出现回升。在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背景下,我国煤炭消费占比出现回升,是意味着在“双碳”目标的道路上“开倒车”吗?

  

  回答是否定的。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的同时,大力推动清洁能源发展,积极努力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大国贡献。随着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的推进,2021年我国煤炭消费比重已经降至56%,比2012年降低了12.5个百分点,期间年均下降1.4个百分点,是历史上下降最快的时期。显然,我国推动能源转型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短期煤炭消费占比提升受到多重客观因素影响。其一,乌克兰危机引发全球能源局势动荡,能源价格飙升。天然气是更为清洁的化石能源,是能源转型的重要桥梁。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天然气煤炭消费进行部分替代,天然气消费保持了连年增长。乌克兰危机以来,欧洲天然气价格大涨并推高了全球天然气价格。受此影响,去年我国进口天然气总量大幅下降,天然气表观消费量也同比下降1.7%,这也是近二十年来年度天然气消费量首次下降。这一变化导致天然气国内能源消费占比同比下降0.4%,同时,煤炭和非化石能源占比得到了提升。

  

  其二,保障能源安全,是能源转型的基本前提。当前,我国总体能源自给率保持在80%以上,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尚未与能源消费脱钩,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能源需求还将持续增长,能源供给不足依然是重要的安全隐患。2022年7月和8月,天气因素叠加经济恢复增长,全国有21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创新高,电力供需形势紧张。作为当前我国电力供应的最主要电源,紧急情况下,煤电依然是我国最有力的保供电源。在降水明显偏枯的2022年三季度,全口径煤电发电量同比增长9.2%,较好地弥补了水力发电量的下滑,充分发挥了兜底保供作用。

  

  另外,能源转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做到先立后破。虽然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实现了大幅跃升,成为电力新增装机的主体,但由于新能源发电利用小时数远低于煤电,新能源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依然较低。同时,新能源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的缺点,也给电网运行安全带来了巨大挑战。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新能源短期内不足以担当主力电源。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装机不足,电网智能化改造有待提升的情况下,能源转型过程中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电力系统都需要稳定性更强的煤电予以支撑。

  

  其三,新能源快速替代煤电带来的系统成本提升问题也常常被忽略。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的新建光伏、风电项目已经实现了平价上网。但新能源平价上网不等于平价利用,还需要考虑因新能源消纳而增加的电力系统成本,比如,火电灵活性改造成本及运行增加的能耗成本、配套建设的储能成本、电网改造成本等。研究表明,新能源电量渗透率超过15%之后,电力系统成本将大幅上涨。德国、英国新能源的快速增长已成为其电价水平快速上涨的重要原因之一。过于激进的能源转型并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煤炭消费占比短暂提升,并不会改变我国长期能源结构优化的趋势。公报显示,2022年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9%,上升0.4个百分点。重点耗能工业企业单位电石综合能耗下降1.6%,单位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0.8%,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0.4%,每千瓦时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0.2%。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0.8%。这些实打实的数字都意味着,我国在发展清洁能源、降低能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小的波动不改大的方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路途中的挑战不会少,越到紧要关头,越要有一鼓作气攻城拔寨的决心。我们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以必胜的信念达成历史赋予我国引领世界能源变革的使命。


关键词:煤炭消费 能源转型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2022年 天然气 新能源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新型煤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分析、技术路径研究
  • 2遥感影像水体识别研究进展及热点分析
  • 3多孔有机框架结构及其衍生物的CO2吸附性能研究进展
  • 4低阶煤选择性热萃取及产物分析研究进展
  • 5ESG表现、绿色技术创新和短期财务绩效
  • 62022中国煤矿智能化发展报告
  • 7庆华烟煤有机显微组分化学链气化反应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 8受载煤自发渗吸过程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影响机理
  • 9高碳资源利用演化及低碳化实现的途径
  • 10CO2甲烷化反应路径的研究进展

24小时内最火

  • 1露天矿采剥作业链安全智能协同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
  • 2《洁净煤技术》2025年第02期封面
  • 3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4《洁净煤技术》2025年第02期目次
  • 5薄煤层无人化智能开采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
  • 6煤矿安全隐患AI 视频智能辅助监管监察技术研发与应用
  • 72024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暨技术经验交流会成功召开
  • 8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邓志刚研究员|冲击地压煤层智能安全高效开采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 9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赵善坤研究员|坚硬厚顶板岩层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防冲技术及应用
  • 10安徽理工大学:蔡峰教授研究团队|表面活性介质对中阶煤甲烷吸附关键官能团的影响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覆岩隔离注浆浆液泌出水去向
  • 2浆液泌出水去向
  • 3覆岩隔离注浆
  • 4覆岩隔离注浆含水层水位
  • 5沿空巷道的底鼓的力学机理
  • 6煤炭标准
  • 7纳米碳肥
  • 8煤基纳米
  • 9煤矿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结构设计
  • 10曹光明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2河北省煤炭洗选技术创新中心
  • 3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4西安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 5陕西省矿山机电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6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7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9西安科技大学 能源学院
  • 10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