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人工智能?“类器官智能”时代或将到来

  “未来,计算机能靠人脑细胞运行吗?”这一问题看似“脑洞大开”,但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在摸索答案,并于近日公布了相关计划。

  

  他们认为,类器官智能技术(OI)具有实际的应用前景,甚至有望比人工智能更强大。不过,这项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预计还需要数十年才可进入动物试验阶段,此外还需应对伦理挑战。

  

  笔尖大的类脑结构

  

  最近大火的ChatGPT让人们切身意识到,机器可以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智能行为。在一些领域,机器甚至已经超越人类。例如在2016年,电子计算机程序AlphaGo击败了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许多领域,人工智能仍远远比不上人类智能。例如,人类可以立即分辨出猫和狗,但机器却不行。一些网站由此采用“图灵测试”来验证用户是人类还是机器。在情感认知等方面,人类大脑具有难以比拟的能力,这与大脑在进化时形成的大量神经元有关。

  

  因此,能否复制这种能力,成了科研人员关心的话题。这其中就包括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托马斯·哈通教授。他认为,计算和人工智能一直在推动技术革命,但也正在到达极限。而生物计算在提升效率等方面具有不俗潜力。

  

  哈通和自己的同事构想,以类脑器官为“硬件”,有望开发出“生物计算机”。他们于近日将这项研究计划发表在《科学前沿》期刊上,涉及生物工程和机器学习等领域。

  

  所谓“类器官”是在实验室内培育的、与某种器官功能类似的组织,通常源于干细胞。多年来,科学家以此作为肾脏、肺和其他器官的替代品进行实验,从而避免对人体或动物造成伤害。

  

  “类脑器官”指的便是一种笔尖大小的细胞培养物,其中存在具有类器官功能的神经元。之所以能够提取这种细胞,得益于干细胞研究先驱约翰·戈登和山中伸弥的一项开创性研究成果——从皮肤等发育完全的组织中提取细胞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哈通将“类脑智能”定义为“在实验室内培养的人脑模型中再现认知功能,如学习和感觉处理”。“类脑智能”也被称为“实验器皿中的智能”。

  

  这项研究还需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如何与“类脑器官”沟通,以便向它们发送信息,并接收其正在“思考”的读数。“我们开发了一种脑机接口设备。”哈通说,相当于利用这个密集覆盖微小电极的设备给“类脑器官”描绘脑电图。

  

  具有多重意义

  

  类器官智能技术似乎已经取得进展。去年10月,澳大利亚墨尔本脑皮层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官布雷特·卡根等人发布研究成果说,培养皿中的脑细胞可以“玩”一款名为“pong”的简单电子游戏。他们能够证明“神经元可以目标为导向的方式,实时地使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哈通说,这项研究有助于挖掘类器官智能技术的更多潜力。

  

  若能实现,这项技术或给人类生活带来较大影响。首先,相关研究有望为人们提供对大脑更深入的了解。“这为研究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打开了大门。”哈通说,甚至可以进行一些此前由于道德伦理约束而无法对人脑进行的实验。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员莉娜·斯米尔诺娃还表示,若能获得普通人和自闭症患者捐赠的细胞,从而对其“类脑器官”进行比较研究,可能有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这种疾病。研究对象的范围还可能扩大至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并检验相应治疗药物的效果。

  

  此外,这种“生物计算机”有望比目前的超级计算机更节能。例如,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造价6亿美元的超级计算机“前沿”重达3629公斤。哈通说,这台机器的计算能力已超越单个人脑的计算能力,但它消耗的能量是人脑的100万倍。

  

  研究仍处起步阶段

  

  不过,类器官智能技术要落地仍面临不少挑战。一方面,相关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哈通说,要想利用老鼠的脑力研发出可与计算机媲美的类器官智能技术可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研究范围也有待扩大。据悉,目前每个“类脑器官”中的细胞数量仅与果蝇神经系统的细胞数量相当。哈通说,目前,每个器官大约包含5万个细胞,规模仍然太小。“我们需要将这个数字增加到1000万。”

  

  另一方面,当计算机跨越人类与技术的界限,道德伦理问题随之而来。例如,“类脑器官”能否感知外部环境,会否产生意识、实现思考,以及细胞捐赠者具有哪些权利,等等。哈通表示,伦理因素已被纳入考量。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加里·米勒近日表示,鉴于类器官智能技术在感知等方面的潜力,需及时对这项技术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记者 陆依斐)


关键词:智能技术 起步阶段 计算机 约翰斯 霍普金斯大学 神经元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新型煤化工产业生态化发展的政策分析、技术路径研究
  • 2遥感影像水体识别研究进展及热点分析
  • 3多孔有机框架结构及其衍生物的CO2吸附性能研究进展
  • 4低阶煤选择性热萃取及产物分析研究进展
  • 5ESG表现、绿色技术创新和短期财务绩效
  • 62022中国煤矿智能化发展报告
  • 7庆华烟煤有机显微组分化学链气化反应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 8受载煤自发渗吸过程水分运移规律及其影响机理
  • 9高碳资源利用演化及低碳化实现的途径
  • 10CO2甲烷化反应路径的研究进展

24小时内最火

  • 1露天矿采剥作业链安全智能协同成套技术研发与应用
  • 2《洁净煤技术》2025年第02期封面
  • 3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4《洁净煤技术》2025年第02期目次
  • 5薄煤层无人化智能开采控制技术研发与应用
  • 6煤矿安全隐患AI 视频智能辅助监管监察技术研发与应用
  • 72024年煤矿智能化重大进展发布会暨技术经验交流会成功召开
  • 8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邓志刚研究员|冲击地压煤层智能安全高效开采系统架构与关键技术
  • 9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赵善坤研究员|坚硬厚顶板岩层定向长钻孔水力压裂防冲技术及应用
  • 10安徽理工大学:蔡峰教授研究团队|表面活性介质对中阶煤甲烷吸附关键官能团的影响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覆岩隔离注浆浆液泌出水去向
  • 2浆液泌出水去向
  • 3覆岩隔离注浆
  • 4覆岩隔离注浆含水层水位
  • 5沿空巷道的底鼓的力学机理
  • 6煤炭标准
  • 7纳米碳肥
  • 8煤基纳米
  • 9煤矿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结构设计
  • 10曹光明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煤科工集团唐山研究院有限公司
  • 2河北省煤炭洗选技术创新中心
  • 3中煤科工开采研究院有限公司
  • 4西安科技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 5陕西省矿山机电装备智能检测与控制重点实验室
  • 6中国矿业大学 矿业工程学院
  • 7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8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9西安科技大学 能源学院
  • 10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