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科工:创新驱动科技赋能 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近年来坚守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初心,担当煤炭科技创新国家使命,紧紧围绕煤炭开发利用重大科技需求,集中优势资源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前沿引领技术、战略新兴技术攻坚,在矿山安全、煤矿智能化、矿区生态治理等领域形成了全系统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以科技创新优势驱动形成产业发展竞争优势,产业发展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

突出创新“优势”,打造产业原创技术“新引擎”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强化创新策源功能。聚焦能源、煤炭领域技术装备“短板”“卡脖子”难题,构建适应科学、技术、创新、发展规律的体制机制,系统布局原创技术研发重点任务,努力打造煤炭开发利用原创技术策源地和行业战略科技力量。掘进机器人、水基比例阀等9个项目入围“央企攻坚工程”二期任务,在煤炭绿色智能开发、清洁高效低碳利用等核心技术领域形成了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原创性成果,打造了以科技创新持续支撑引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转型发展新路径。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引领行业科技进步。研发投入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近三年年均增长近20%。推行“先干后补”“先干后奖”经费资助方式,对原创性较强的研究领域试行“揭榜挂帅”机制,探索经费“包干制”;对市场前景较好、存在不同技术路线的领域,推行“赛马”机制,推动科研项目从“重立项”向“重结果”转变,引导企业围绕“智能化无人开采”“产品数字化转型”“装备智能制造”等转型发展关键核心技术开展攻关。掘支运一体化快速掘进系统入选“坐标中国”之“中国速度”,钻锚一体化智能快掘成套装备入选“2022 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营造双创产业培育新生态,加速成果转化效率。建设具有中国煤炭科工特色的“1+N”众创空间体系,设立专项双创资金,支持具备较强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具有前景的项目入驻众创空间进行培育,积极探索科技创新和产业化新途径。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推动技术成果与现场实际需求实现精准对接,已连续两届荣获央企熠星大赛一等奖。获奖成果永磁传动技术装备已实现市场化转化,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速超80%,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聚合创新“资源”,构筑产业生态体系“新支柱”

锻强智能矿山长板优势,引领行业智能化发展方向。率先提出煤矿智能化一体化解决方案,主导或参与建设全国60%以上的煤矿智能化工作面,实施了蒋家河5G+智慧矿山、曹家滩智能化煤矿等一批特大型矿井智能化示范项目,为行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中国煤炭科工方案”。发起成立煤矿智能化创新联盟,建立协同创新中心,构建煤炭行业智能化创新生态圈,以集中联合研发、驻矿协同攻关等新模式,组织实施煤矿智能化建设重点项目 50余项,合同额突破40亿元。

突出治理业务综合优势,打造沉陷区生态治理标杆。聚力发挥矿区治理科技、产业综合优势,专业化整合内部生态治理业务资源。采用“技术研究+资本投入”方式,融合“平台+运营+技术”三要素,开创了采煤沉陷区治理与土地开发一体化的“任城模式”,释放可供开发利用土地1200亩以上,为我国矿业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经济转型探索出一条新路径。承担的青海木里煤田治理工程获青海省、州两级政府高度认可。

放大能源安全产业优势,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立碳中和研究院,围绕现代煤化工、碳基新材料、固碳减碳等领域,大力发展煤炭清洁利用和绿色低碳产业。研发PEN连续制备技术破解“卡脖子”难题,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自主研发环保融雪剂,以科技助力绿色冬奥。首创兰炭粉无助燃高效清洁稳定燃烧技术,承建国内规模最大的多元燃料工业锅炉热源厂——山西太谷区集中供热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打造智慧供热新模式,推动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

激活创新“要素”,赋能产业转型发展“新动力”

突出核心产品,打造煤炭智能装备现代产业链链长。坚持“突破一批、升级一批、培育一批”,突出核心主业、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分层分级、梯度培育专精特新和单项冠军企业,持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已培育采煤机、刮板机、无轨胶轮车等6个单项冠军产品,实现核心主业、核心产品单项冠军全覆盖。2022年至今,新增7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22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29户。

应用数字技术,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智能服务转型。加快数字化典型场景培育,推动产业发展向数字经济转型、装备制造向智能服务转型,建成了“煤科云”工业互联网平台、“煤智云”大数据中心,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信息基础设施保障。已培育有5家数字化转型标杆示范企业和30个典型场景,其中11个数字场景在首届国企数字场景创新专业赛中获奖。建成山西王坡智能化示范煤矿,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认证和统一运维,实现了“无人操作、有人巡视、视频监视、远程控制”少人化开采,树立了煤矿智能化建设新标杆。

做实专业整合,推动优势资源向主业实业集中。坚持聚焦主业战略,按照“资产同质、业务同向”原则,近年来先后对24户企业进行了专业化整合,推动7户企业率先实施了集团化发展,在陕蒙、新疆地区实施了区域化布局,压减“两非”企业25户,清退参股企业36户,使得产业资源进一步向优势领域集中,推动产业结构持续向清洁利用、绿色环保、新兴拓展等战略新兴领域转型,资产运营效率持续提升,实现了“1+1>2”整合效果。

关键词:关键核心技术 煤矿智能化 科技创新 产业发展 数字化转型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4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5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6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 7煤自燃过程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8兰炭与秸秆混合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和灰熔融性试验
  • 9东露天选煤厂原煤提运矿坑车辆计数识别研究
  • 10TBS粗煤泥分选机及应用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绿色矿山
  • 2绿色煤矿
  • 3郑传柏
  • 4崔少鹏
  • 5贺提库
  • 6李瑞敏
  • 7鲁光辉
  • 8齐月
  • 9陈新波
  • 10折小江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