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成功举办

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成功举办2023-08-31/0VDErxTeMLtXiaTibIIssLvuEkRzuVav5ceSafyIweGpdhNbbGtK9LWFKZ9k8NJNIkk9s1ccEMw4gB7vYUIoj6Zw.sz_jpg"/>

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现场图。


8月29日,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在山东省烟台市拉开帷幕。会议由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烟台市人民政府主办,烟台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烟台黄渤海新区管理委员会、中国核工业集团、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广核集团、烟台众创核电研发中心承办,中国能源报社、中国核学会等协办。

作为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议以“智能低碳 引领未来”为主题,聚焦“双碳”领域新理念、新趋势、新技术,来自政府机构领导、国际组织及行业协会代表、院士专家、国内外“双碳”领域知名企业负责人、高校媒体代表等500余位嘉宾出席,共探“双碳”目标下发展路径,共襄绿色低碳未来。


会议现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发布首个基于高精度CO₂浓度监测的我国碳源汇核校支持系统、中国农业银行绿色金融研究院发布《迈向高质量发展:转型金融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科学院战略咨询研究院发布《海上风电与光伏发展报告》。


“双碳”行动成效显著


实现“双碳”目标,刻不容缓。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视频致辞中指出,当前全球气候危机日趋严重紧迫,关乎全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福祉。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气温可能在未来5年内达到历史新高。


解振华认为,气候危机不仅带来人员生命和经济财产损失,威胁到能源、粮食以及水资源安全,也进一步加剧了南北国家发布的不平衡,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和责任。需要各尽所能、共同合作,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创新。


实现“双碳”目标缓不得,也急不得。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万军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加快绿色化、低碳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保护结构性、根源性、趋势性压力尚未根本缓解,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的拐点还没有到来,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小曳认为,目前我国CO₂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32%,GDP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8%,现实迫切需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过去十年我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平均6.6%的经济增长,这意味着我国正朝着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向前进。


“在践行‘双碳’目标方面,我国绿色低碳转型成绩显著。”博鳌亚洲论坛原秘书长、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在开幕式致辞中作出上述表示。


我国新能源装机突破13亿千瓦,国产光伏组件、风力发电机、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占全球市场份额的70%,新能源汽车全球市场份额超60% ,森林覆盖率超24%……相关数据佐证了龙永图上述观点。


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成功举办2023-08-31/0VDErxTeMLtXiaTibIIssLvuEkRzuVav5csX2KsuRLdHwV3aGeyTiccms6RHcKSP3zWNRQlWEzEk61JlKOVXgxgsQ.sz_jpg"/>

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现场图。


减碳成企业内生动力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项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协同合作,共同发力,企业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有观点认为,减碳将为企业发展带来巨大负担,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在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战京涛看来,减碳一方面能为企业节能降本,提质增效;另一方面,能提高企业品牌价值以及整体竞争力。


面对“双碳”号角,企业如何应对?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能源发展部部长张洪斌用“不得不为”和“顺势而为”概括回答。


张洪斌进一步解释,“不得不为”是因为在欧盟“碳关税”,以及欧盟《新电池法》生效等边界约束条件下,各行业都会纳入整个碳减排战略行业之内。为应对上述挑战,企业应“顺势而为”,明确自身碳发展目标,依靠技术进步实现更快减碳。


液化空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路跃兵认为,在“双碳”征程中,企业主要有三方面工作要做,即制定自身减排减碳策略、产业链减碳和新业务减碳。以产业链减碳为例,公司着眼于上下游相关企业的减排,对供应商提出绿色低碳要求,从源头减碳。


“对于企业来说,碳中和这条路最终都要走,还不如现在快速走,大家抱团一起突破,助推‘双碳’目标实现。否则国外的卡脖子工程会很快来临。”阿里巴巴合伙人、阿里本地生活集团总裁方永新提醒,必须结合公司自身业务优势去做,要有数字化解决能力,还要积极与业界连接。


当前,随着“双碳”目标的进一步推进,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产业发展的必由路径。企业减碳的动力正由外部压力转为内生动力,绿色低碳正在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国林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翁文林表示,截至目前,集团在重庆、广东、广西、福建、贵州等十余省(市)规划建设国家储备林逾2亿亩,已完成签约超1.1亿亩。未来的目标是为国家可持续经营管理4.5亿亩林地资源,每年为国家贡献5亿吨森林碳汇。


万华化学集团总裁寇光武介绍,万华化学从源头加强碳足迹管理,投资建设光伏、风电、核电等项目,实现低碳清洁电力社会增量。根据投资股权占比,集团每年可获得权益电量324亿度电,权益电量与煤炭发电比较,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500万吨。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山东天瑞重工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李永胜提到,磁悬浮动力技术是一项颠覆性技术,具备节能、高速、低噪、长寿命等优势,可形成磁悬浮鼓风机等十几类节能装备。目前,公司已经成功突破一系列“卡脖子”技术,磁悬浮动力装备实现了从“跟跑”“并跑”到部分“领跑”的转变。


烟台唱响绿色低碳主旋律


实施“双碳”战略,是“必答题”而非“选答题”。如何推进“双碳”目标实现,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智慧和决心、眼界和耐力。


山东省委常委、烟台市委书记江成在致开幕式辞中表示,近年来,烟台市抢抓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着力打造绿色低碳样本城市,创造了山东第一的清洁能源装机总量,发出山东第一度核电和第一度海上风电,烟台海阳成为全国第一个零碳供暖城市。


连续5年保持空气质量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连续17年完成能耗双控目标。目前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200万千瓦,占比达到54.3%,占到山东的1/7……一项项数据,见证了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生机勃勃和澎湃动力。


当前,一幅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在黄渤海之滨徐徐打开。


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成功举办2023-08-31/0VDErxTeMLtXiaTibIIssLvuEkRzuVav5c1R1DB1gk7MITicP8ocsdZ563kqicd7TdgwxdQ9z9icibgMX1gBNl0EDpVA.sz_jpg"/>

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揭牌仪式。


《中国能源报》记者在会议现场注意到,烟台核电研发中心核环保研究院、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中科华能数字能源实验室、核电智能装备设计与系统集成联合实验室等4家创新发展机构揭牌成立,共同助力烟台加速向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推进。


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成功举办2023-08-31/0VDErxTeMLtXiaTibIIssLvuEkRzuVav5cNlw0jB7zyMEnrsqY9R4WZJ4uMVR0vV9ueSBh5xh4zprmtkibbPsmy7g.sz_jpg"/>

2023碳达峰碳中和会议签约仪式。


会议当天还举办了签约仪式。烟台市政府与央企、环境规划院、省属企业,区市政府(管委)与央企、科研院所,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了集中签约。一系列固链、补链、强链的优质企业项目,无疑将为烟台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绿色低碳高质量,烟台一直在路上。


未来,烟台将提速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做好清洁能源加法、煤炭煤电减法两篇文章,加快建设中国北方清洁能源中心。同时,提速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推动新一轮“四减四增”,实施制造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打造高效、绿色、循环、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此外,提速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开展智能低碳城市建设试点,全域推进美丽烟台建设,积极创建长岛国家公园,加快推进海阳核能跨区域供热,以绿色低碳引领高品质生活。


文丨本报记者 李丽旻

关键词:绿色低碳 高质量发展 双碳目标 202 碳达峰碳中和 烟台市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4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5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6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 7煤自燃过程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进展
  • 8兰炭与秸秆混合燃料燃烧污染物排放和灰熔融性试验
  • 9东露天选煤厂原煤提运矿坑车辆计数识别研究
  • 10TBS粗煤泥分选机及应用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绿色矿山
  • 2绿色煤矿
  • 3郑传柏
  • 4崔少鹏
  • 5贺提库
  • 6李瑞敏
  • 7鲁光辉
  • 8齐月
  • 9陈新波
  • 10折小江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