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寄语 | 《煤炭科学技术》创刊五十周年

主编寄语 | 《煤炭科学技术》创刊五十周年


栉风沐雨勤耕耘   秉承特色谱新篇

——《煤炭科学技术》创刊50周年主编寄语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自1973年创刊之日起,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煤炭工业的繁荣发展,《煤炭科学技术》已经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作为我国煤炭系统较早创办的科技期刊之一,50年春华秋实,50年硕果累累,承载着办刊者的信念和历代编者的热情与执着,《煤炭科学技术》现已发展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水平科技期刊。《煤炭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从一棵小树苗成长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是各级领导、广大专家学者、千万名作者、读者和历代编者共同用心浇灌、培育的结果。值此创刊5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煤炭科学技术》编委会和编辑部全体成员,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期刊发展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广大作者读者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牢记初心使命,与时代永同行。回首过往50年,作为学术交流平台,《煤炭科学技术》与中国煤炭工业一起栉风沐雨,发展壮大,伴随着我国煤炭工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落后到并跑领先的每一个历史时期,记录和见证了煤炭工业技术进步和跨越式发展的全过程。50年来,《煤炭科学技术》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不曾忘记办刊初心,一贯以“宣传我国煤炭工业煤炭科学技术发展的方针、政策;报道国内外煤炭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新经验、新动向;反映煤炭生产建设与综合利用过程中的重大科技问题;营造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开展学术交流、促进人才成长;为提升煤炭科学技术水平、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服务”为办刊宗旨,为宣传、普及和交流我国的煤炭科学技术与成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坚持守正创新,勇担责任使命。截至目前,《煤炭科学技术》已出版51卷、588期,刊登论文近2万篇,发行量稳居行业首位,为行业积累了大量优秀的科技文献,为煤炭工业的技术进步、行业主管部门的科学决策、促进国内外学术和信息交流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坚持重点报道煤炭领域及相关交叉学科领域的前沿和先进实用性成果,围绕国家需求,服务科技前沿,组织策划出版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解读、煤矿瓦斯防治理论与技术、矿井冲击地压防治技术、深部煤炭开采灾害及防治技术、煤矿防治水技术、矿区生态修复等多个特色专题/专栏200余个,为解决煤矿实际生产建设中的技术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充分发挥科技期刊在服务科技创新中发现人才、服务人才的桥梁和纽带作用,2017年初《煤炭科学技术》率先发起并成立了由青年长江学者、国家杰青、青年学科带头人等近60人组成的“青年专家学术委员会”,引领了期刊与青年人才协同发展的风潮。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主办学术会议50余次。编写出版了行业第一本科技论文写作专著《煤炭行业科技论文撰写与投稿指南》,走进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能源集团等生产一线开展“煤炭科技大讲堂”“科技论文写作培训”活动100余次,助力生产一线科技成果产出,彰显了期刊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筚路蓝缕当有为,创新求变谋发展。近年来,《煤炭科学技术》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指引,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的号召,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出版方向,以“内容为王、质量第一、强化品牌、争创一流”为指导思想,以“刊—网—号”媒体融合发展为抓手,不断深化期刊改革,全面取消广告、重塑期刊形象和风格,凸显期刊学术性;创新办刊思路和手段,重组编委会、率先发起成立青年专家学术委员会,聚拢行业专家资源,打造精品期刊;策划主办/协办学术会议、承担编辑学课题研究、开展科技论文写作知识培训,期刊活力、办刊能力和学术质量显著提升。编辑部紧跟信息化、电子化、数字化趋势,与国内外各大数据库合作,实现了期刊在线出版和网络化传播,期刊服务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扬鞭奋进创一流,辛勤耕耘结硕果。50年来,《煤炭科学技术》求实创新,开拓进取,得到了业界和同行的认可,收获了众多荣誉。连续荣获“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百强报刊”“中国出版政府奖期刊奖提名奖”“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称号,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精品期刊展”;相继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爱思唯尔Scopus、Ei Compendex等国内外知名检索数据库收录。期刊学术影响力连年创新高,在“矿山工程技术”学科75种期刊中,《煤炭科学技术》期刊学术影响力指数由第5跃升至第2;期刊综合影响因子由2015年的1.637上升至2021年的4.258,增幅超160%。连续入选“Google中文期刊影响力100强”,近50余篇次论文入选“中国科协优秀论文”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领跑者5000”,持续荣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等多项荣誉,美誉度和影响力持续扩大。

踔厉奋发启新程,继往开来谱新篇。回望过去,展望未来,《煤炭科学技术50年所走过的路是坚定不移地传播科研成果,不断适应满足读者需求,努力探索、成长和创新的50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已经到来,《煤炭科学技术》也随着中国煤炭工业一起迈入了高质量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未来如何在50年厚重历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煤炭科学技术》的期刊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力,为新老读者、作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共同书写和记录好中国煤炭事业厚重的历史篇章,成为今后期刊发展的主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缜密规划和深入探索。在全国奋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目标的推动下,请大家继续关心关注《煤炭科学技术》,我们一起携手奔向新的征程,为进一步引导社会重新认识煤炭行业、煤炭科学家和煤炭高科技创新贡献,向全世界讲好中国煤炭故事,为建设中国能源强国而不懈努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

煤炭科学技术》《智能矿山》主编

                          主编寄语 | 《煤炭科学技术》创刊五十周年



关键词:煤炭科学技术 50年 科技期刊 煤炭工业 学术影响力 学术交流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4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5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6TBS粗煤泥分选机及应用
  • 7基于数字孪生的多功能煤矿四足机器人实验系统设计
  • 8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深部矿井热害治理−以贵州锦丰金矿为例
  • 9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10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绿色矿山
  • 2绿色煤矿
  • 3郑传柏
  • 4崔少鹏
  • 5贺提库
  • 6李瑞敏
  • 7鲁光辉
  • 8齐月
  • 9陈新波
  • 10折小江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