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在京举办

第八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在京举办

2023年9月19日,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主办,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支持,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磐之石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协办的第八届中国散煤综合治理大会在京举办。大会围绕东北、西北地区清洁取暖的重难点、清洁取暖长效机制的建立等问题,与来自科研院所、企业和公众组织的参会者在线下和线上进行了研讨交流。会议期间,《中国散煤综合治理调研报告(2023)》(下称《报告》)正式发布。

根据《报告》,2022 年,我国散煤治理稳中有进。在工业散煤治理方面,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小锅炉的锅炉容量和煤耗量分别较2021年下降21.8%和13.4%;建材行业小窑炉2022年散煤消费量较2021年下降14.4%。在民用散煤治理方面,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率相比2021年提升了1.4%,可再生能源供热规模持续扩大。目前,重点区域清洁取暖改造已基本完成,西北和东北地区热源清洁低碳化技术路线已初步形成:西北地区以“太阳能+”为主,以“煤改气”和“煤改电”为辅;东北地区以生物质为主,以太阳能和电采暖等为辅。

当前,我国散煤治理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在“深水区”向纵深挺进的过程中,面临着治理难度升级的巨大挑战。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强调,散煤治理将步入稳妥有序推进的新阶段,从“攻坚重点区域”转向“巩固重点区域、拓展非重点区域”,从“聚焦重点领域”到“全面查缺补漏”,从“追求规模和速度”转向“追求质量和长效”,从“补贴推动”转向“市场驱动”,从“单一热源清洁化”的技术改造转向“能源绿色低碳化的系统建设”。

为此,《报告》建议散煤治理工作应更加注重系统性和协同性。强化散煤治理目标协同、政策协同、区域协同、领域协同、任务协同、监管协同。在工业领域,加快实施热电厂供热半径15公里范围内燃煤锅炉关停,实施区域差异化的燃煤小锅炉污染排放深度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加快产业的绿色升级。在民用领域,以长效为核心,分类指导,分区域稳妥有序推进。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同步开展热源清洁低碳化改造和建筑能效提升,从供需两端提振清洁取暖市场,加强全过程专业化运营管理以及技术和模式创新。

此外,农村仍是我国散煤治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农村散煤治理应坚持生产与生活并重,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农村能源系统。《报告》建议,尽快建立并完善农村能源统计制度;因地制宜地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天然气、地热等多品种可再生分布式能源,促进不同品位能源高效梯级利用;提升农网供电保障水平,并积极推进农业农村领域电气化;建设热电协同、因地施策的清洁供暖体系。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张洁清表示,这些年的散煤治理卓有成效,从原来的量大面广到北方平原重点区域得到有效治理,可再生供热规模持续扩大。她在发言中强调,东北和西北地区采暖期较长,而建筑改造工期短、难度大,散煤治理任务更重。今后这两个地区可能会成为散煤治理的主战场,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探索适合当地情况的散煤治理方式和最佳实践。

杨富强表示,近年来,清洁取暖工作愈发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散煤治理工作力度加大。在接下来的散煤治理中,各部门间的沟通协调将尤为重要,降碳、减污、清洁能源利用等工作应进一步协同,推动我国在2030年前实现散煤清零。

关键词:散煤治理 清洁取暖 重点区域 2021年 因地制宜 西北地区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4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5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6TBS粗煤泥分选机及应用
  • 7基于数字孪生的多功能煤矿四足机器人实验系统设计
  • 8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深部矿井热害治理−以贵州锦丰金矿为例
  • 9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10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绿色矿山
  • 2绿色煤矿
  • 3郑传柏
  • 4崔少鹏
  • 5贺提库
  • 6李瑞敏
  • 7鲁光辉
  • 8齐月
  • 9陈新波
  • 10折小江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