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田地质与勘探》创刊50周年总结词


《煤田地质与勘探》创刊50周年总结词

煤田地质与勘探

创刊50周年总结词


主持人的感受与体会(摘抄)

线上线下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同行:

大家好!

在这个美好的时刻,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煤田地质与勘探》创刊50周年。作为这个期刊的40年的老读者、30年的作者和20年编委,我感到无比荣幸和自豪。值此《煤田地质与勘探》创刊50 周年特刊发布会及高峰论坛即将落下帷幕之际,分享一些主持人的感受和体会。

一是作为《煤田地质与勘探40年的老读者,我与《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结缘于1983年上矿大的时候。那时的课堂上,老师们总是会提到包括槽波、矿井电法等新颖的方法和技术,而且无独有偶的出处都在《煤田地质与勘探》。这一发现让我对期刊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直到成为我的“课外老师”。这个优秀的“课外老师”让我充满自信地走过了本科,走过了研究生,陪伴了我的一生,丰富了知识、指引了方向,让我这一生都是以它的学生为荣。回首岁月,无论是通过《煤田地质与勘探》认识西安煤科院,还是学习门桂珍老师撰写的数学地质方面文章,抑或一次次在期刊中找到灵感、获取力量,那一个个时刻隽永光阴,烙印灵魂。这是我的第一个体会。

二是作为《煤田地质与勘探》30年的作者。当我付出心血创作的第一篇论文变成铅字,就是在《煤田地质与勘探》期刊上,当时激动澎湃的心情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点亮了我的心灯,一直照耀着我前行的道路。作为一名作者一路走来,我从期刊编辑的意见建议中启迪智慧,从反复修改中提高自我,从字斟句酌中开阔视野,可以说,在深耕细耘的这30年作者之路上,期刊编辑们以精湛专业、准确到位、格局高远、言之有物的意见建议助力了我的全面提升,让我受益匪浅,这是我的第二个体会。

三是作为《煤田地质与勘探》20年的编委。我对角色转换深有感触,从“考生”到“阅卷人”的身份改变让我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因为多年的作者生涯让我对众多投稿作品抱着谨慎再谨慎的态度。我明了这些作者的黎明即起,孜孜为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所以在务求“信达雅”的基础上坚持“换位思考”,保持一颗“同理心”就是我20年编委生涯的遵循。难能可贵的是,凭着这一份尊重他人、务求出色、勤加鼓励的心态,我也很欣慰挖掘出了很多英才,晒显出了更多精品。在这个智慧碰撞的过程中,一次次的沟通,一次次的商榷,一次次的完善不仅丰富巩固了和作者彼此交流的渠道,还拧紧了和作者彼此联系的纽带,更为期刊建设成为一个高质量的专业平台凝聚了力量,燃烧了付出。这是我的第三个体会。

在《煤田地质与勘探》“五十而知天命”之年,作为集40年读者、30年作者、20年编者三种身份于一身的我,最由衷的感受是如今的期刊历经岁月洗礼、砥砺奋进,已经成为了一个煤炭地质人展现自我、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优质开放平台。我们经常能看到思想灵感火花、学术争论观点四处闪耀融合。比如,就像上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刘大猛教授阐述的关于煤层沉积煤层成因问题。我们一直以来接受的是学校课本上的观点,但期刊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这充分证明了期刊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更体现了正确的学术理论需要多方面证明和补充的科学性。而一个个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理论能够在这个平台上自由争鸣,畅所欲言,也推进了期刊的郁郁葱葱,生机蓬勃。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五十年筚路蓝缕,栉风沐雨,我们硕果累累,国内国际声名遐迩;五十年不啻微茫,造炬成阳,我们以雄厚积累呈现出了期刊精彩模样;五十年朝乾夕惕,功不唐捐,我们各级领导和广大读者、作者、审稿人以及专家们携手并肩,共同打造了《煤田地质与勘探》的闪亮品牌。我们唯有把感恩之情铭刻于心、以“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好的成果发表在《煤田地质与勘探》上”这句充满力量的话语为激励,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以更饱满的热情、更昂扬的斗志、更务实的作用,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身担当拼到底,一心求真实到底,一路同行走到底,书写无愧于期刊无愧于时代的崭新篇章,向着下一个50年的辉煌奋楫扬帆,勇毅前行。



关键词:煤田地质与勘探 40年 一次次 五十年 50周年 期刊编辑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中美CCUS技术发展与政策体系对比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规模化CCUS−EOR项目技术经济性分析及启示
  • 4液压支架智能焊接车间制造执行系统研究与应用
  • 5不同装药结构对雷管起爆能力的影响研究
  • 6TBS粗煤泥分选机及应用
  • 7基于数字孪生的多功能煤矿四足机器人实验系统设计
  • 8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深部矿井热害治理−以贵州锦丰金矿为例
  • 9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10基于多传感融合的巷道三维空间映射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5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6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绿色煤矿
  • 2郑传柏
  • 3崔少鹏
  • 4贺提库
  • 5李瑞敏
  • 6鲁光辉
  • 7齐月
  • 8陈新波
  • 9折小江
  • 10杜有势

24小时内最火

  • 1中国煤炭学会
  • 2中国矿业大学 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 3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学院
  • 4中煤科工集团常州研究院有限公司
  • 5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北京未来城市设计高精尖中心
  • 6 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 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7 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低渗透油气田勘探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
  • 8 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 9 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国电电力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10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