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为申上国自然去拜雍和宫,有人为实验成功随身带符:做科研的大型迷信现场


“科研圈”编者按:


博士毕业后,我在北京一处“国字头”研究所做博后。为了给留下来争取到更多筹码,毫无项目申请经验的我决定尽快拿下国自然青年项目。尽管同组的前辈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但我写本子的时候仍然每敲两行字就想抱头尖叫。


尽管我成功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了全部材料,但却完全不能放松下来,好像未来所有的出路都系在这个我毫无把握也完全不受控的事物上。于是我做出了一个“违背祖宗”的决定:去雍和宫。


也许是精神状态上的巧合,我竟然还收获了几个师弟师妹作为同行者。我们在雍和宫认真地走完了“流程”,甚至想要去排队“开光”(后来还是放弃了)。神奇的是,我的注意力终于从已经结束的申请中移开,又回到了平稳的实验室日常。


显然,身为科学的信徒,我们都清楚“玄学”只是一种心理安慰的手段,但对那时的我来说,它确实带来了慰藉的力量。尽管有学者对此持怀疑态度,但科研人员在研究开始前坚持一些“个人仪式”,或者使用“图腾”,仍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的现象。


你有属于自己的科研“仪式”或“玄学”吗?欢迎在文末留言分享。


有人为申上国自然去拜雍和宫,有人为实验成功随身带符:做科研的大型迷信现场

图片来源:Pixabay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NCareers自然职场”

原文作者  Kendall Powell

原文以 Behaviour: A lookout for luck 标题发表在 2017 年 11 月 9 日《自然》的特写栏目


在研究过往经历如何影响大脑回路时,Robert Froemke 的神经科学实验室的学生和博士后制定了各种仪式来为他们的研究“带来好运”。


该组的电生理学家负责记录单一神经元的活动,他们会着迷地盯着监测设备,尽管实验可以在无人看管的情况下进行。


相比之下,组内的分子生物学家则会确保他们的实验在不受监控的情况下进行,以避免结果“遭遇厄运”,Froemke 说。

有人为申上国自然去拜雍和宫,有人为实验成功随身带符:做科研的大型迷信现场

迷信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各个角落——包括科学界。

一位学生经常取消周五晚上的计划,因为之前有一次取消计划时,她发现自己在训练老鼠学习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Froemke 实验室的成员明白,这些小仪式实际上并不会提高他们实验成功的几率,但他们还是这么做了——虽然是暗中操作。


作为纽约大学医学院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的教职研究人员,Froemke 说,这种仪式“深入探讨了人类处境”。


他回想起自己作为一名研究生的时候,也绝不会离开自己的神经元记录实验,甚至连上厕所也不行。“这令人既感动,又有点儿心碎。”他说,“这些东西使科学变得真正个性化,科研过程也变得更加个人化。”


无论是在考古学还是天文学中,即使科学家们充分意识到这些对他们的科学没有任何影响,仪式和幸运符还是在以理性和逻辑著称的科研生活中处处可见。一些实验室带头人(PI)会谴责它们分散注意力或浪费精力。但其他一些PI和行为专家则支持它们的使用,认为它们发挥着可能有益于研究的重要作用。


有一些证据表明,仪式可以缓解焦虑并降低压力水平,因此可能有助于实验人员为一天的艰苦工作做好准备[1]。科学研究的不确定性和长时间的工作可能让人很难应对——困难到以至于一些实验室和科学家转向熟悉的仪式和惯例来减轻压力、构建团队精神并使频繁失败的文化正常化。


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专家表示,仪式还可以使项目个性化,并给不可预测的努力带来可控的错觉。在新伦敦康涅狄格学院研究迷信心理学的名誉行为科学家 Stuart Vyse 说:“从本质上来说,实验是很容易失败的。”


他说,研究人员在开展复杂实验或计划进行危险的野外考察时,会为应对每一次突发事件做好精心准备。但对于一些人来说,这似乎还不够。Vyse 说:“一旦这个人做了他们从理性上认为有助于结果的一切事情,他们就会寻找额外的东西。”



分散注意力的好处


对于科瓦利斯俄勒冈州立大学的考古学家 Loren Davis 和他的团队来说,这个“额外的东西”是一个被称为“尼斯岩”的图腾。2007 年,在爱达荷州峡谷的一次挖掘中,当时在 Davis 组中的硕士生 Jessica Curteman 挖出了一块形似神话中的尼斯湖水怪头部的岩石。Curteman 掏出记号笔,在上面画了一个眼睛。研究太平洋西北部早期人类居民的 Davis说 ,从那时起,这块尼斯岩每年夏天都在这个领域“配享太庙”,“审视”着美国西部各地的挖掘工作。


Curteman 现在是俄勒冈州大龙德联盟部落文化资源部门的高级考古学家,也是尼斯岩的守护者。她说,伫立的岩石“提醒”着现场的团队成员,在发现化石和文物时要保持挖掘现场的地面和墙壁整洁有序。她眨着眼睛汇报说,岩石有时似乎会“接近”需要情绪价值补给的研究人员,那些研究人员或许要从现场拉出更多沙袋,或者处理破坏性的啮齿动物洞穴。


康涅狄格大学斯托斯分校的实验人类学家 Dimitris Xygalatas实验室内外都发现证据表明,重复的手势和仪式性的祈祷可以缓解焦虑。


在一项实验室研究中,他的团队通过让参与者准备一场关于艺术品的公开演讲来诱发焦虑[2]。对照组并没有收到诱发压力的任务。然后,两组人都被要求清洁艺术品,他们的手部动作会被即时记录和分析。高压力组的手部动作更具有重复性且更可预测,或者更加仪式化。Xygalatas 和他的合作者表示,这项研究表明进行仪式是人们应对焦虑的一种方式。

有人为申上国自然去拜雍和宫,有人为实验成功随身带符:做科研的大型迷信现场

行为生态学家Walt Koenig正在查看一只橡树啄木鸟(Melanerpes formicivorus)的状态。

在一项野外调查中,Xygalatas 团队通过让研究参与者写下一场自然灾害来诱发压力。研究人员发现,与没有进行仪式的人相比,事后进行祈祷仪式的人的焦虑指标(包括增加的心率)下降得更快。


Xygalatas 认为,除了缓解生理压力外,仪式还可以带来心理上的提升。“如果它增强了你的信心,并且让你相信自己会变得更好、更不紧张,你就会表现得更好。”他说。


但一些小组领导者认为,关注仪式和幸运符是浪费时间,或者会分散对艰苦研究工作的注意力。Patrick Druckenmiller 是费尔班克斯阿拉斯加大学北方博物馆的地球科学馆长,他从未在野外考察期间制定过仪式,也不鼓励这样做。“我一直保持警惕,确保工作顺利完成,现场工作人员对此相当高兴,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很安全。”他说。在他和团队工作的北极偏远野外地点,分心可能会导致他们陷入危险,因为那里的天气恶劣且不可预测,而且还有遇到熊的风险。他补充说,“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没有时间或机会去做其他愚蠢的事情。”


但仍有一些研究人员表示,仪式和惯例可以帮助科学家放松,例如在实验进行前跳一段简短的舞蹈、向凳子上的可爱玩偶致敬或听特定的歌曲播放列表。这(进行仪式)可能是工作的一个重要成分,通常需要精细的运动控制和敏锐的注意力。纽约城市大学癌症生物学博士生 Benelita Elie 喜欢根据自己的工作节奏调整音乐播放列表的节拍。在较短的实验中,她总是跟着哼唱自己熟记的一首巴赫的特定作品。“它给我带来了可预测性。”她说,“在这个充满不可预测性的空间里。”



团队图腾


Xygalatas 说,当仪式或图腾成为群体环境的一部分时,它们可以成为促进社交关系的传统。尼斯岩给 Davis 的野外团队带来了欢乐,并帮助他们团结起来。“这(野外工作)是一种智力追求,但也意味着大量的体力劳动,我们都必须以团队的形式来完成工作。”他说。


纽约大学医学院的神经科学家 Michael Long 表示,他见过一些实验室仪式在不可避免的实验失败后帮忙缓解情绪。在罗德岛州普罗维登斯布朗大学读研究生期间,Long 制定了一种避免失败的日常惯例,而这个惯例在后来他的实验室中传播开来。在研究啮齿动物大脑的精细切片时,他需要让细胞在实验室培养皿中存活几个小时,并记录放电神经元的活动。这一棘手的实验通常要花一整天的时间,但不到最后 Long 也无法确定自己是否获得了良好的记录。那些日子里,他开始在最喜欢的热狗店 Spike's Junkyard Dogs 里买午餐。


“在 Spike 餐厅吃饭的那些天,我记录到了漂亮的切片。这种情况每次都会出现,所以实验室里的其他人也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去 Spike 那里。”Long 回忆道。一位实验室同事的丈夫甚至也开始采用了这一“传统”,在面试前去那里吃饭。“我甚至不确定他们是不是真的喜欢热狗。”Long 笑着说。


一些科学家参加的集体仪式较为严肃。在日本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中,为在实验中被杀死的动物每年举办追悼会是一种常见的做法。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参加这些活动是为了表达对动物的欣赏和感激,并让它们的灵魂安息[3]


日本滨松大学医学院中研究仪式服务的伦理学教授森下直树Naoki Morishita)表示,大概有一半的仪式本质上是宗教性的,其中佛教仪式和神道(译注:神道是日本大和民族和琉球族信奉的宗教)仪式各占一半。他说,这些仪式深深植根于日本的文化和精神信仰中。“与逝者灵魂的交流是其核心。”他说,“日本研究人员参加这些仪式来表达感激和欣赏之情。如果没有这种仪式,他们便无法感到平静。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悼会对他们来说很重要。”



惯例成功


在其他一些地方,研究人员每天都会使用仪式和惯例。纽约州伊萨卡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的行为生态学家 Walt Koenig 的工作中,有两个惯例能够帮助他找到橡子啄木鸟Melanerpes formicivorus的巢穴,并绑住这些鸟类进行研究。


为了寻找活跃的巢穴(通常位于距地面 6 至 12 米的橡树洞中),Koenig 会对着巢穴用特定的拉长的声音大喊:“你好?(Hello?)”,以此让鸟儿向外张望。“我确信,必须用一种特殊的鼻音才能让吸引它们注意。”Koenig 开玩笑说。捕捉成年鸟是一项壮举,需要爬上树,设置埋伏将鸟困在洞里,然后锯开一个新入口,再小心地转移它们。“这是一种艺术形式。”Koenig 说。


因此当 Koenig 成功后,他会进行第二项仪式,既是为了庆祝,也是对这只鸟持续健康的一种奇怪的祝福。“当我完成绑带和测量时,我会亲吻它们的头并祝愿它们‘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他已将把这些仪式传承给初级研究人员作为分享自己成功的象征性方式,并表示,如果他们不重复他的呼号,他会非常失望。“你希望自己的小仪式能在下一次发挥作用。”他说,“我确实向他们展示了这些仪式,并半开玩笑地说这对项目很重要。”


关于图腾,Davis 的口袋里也一直揣着一个专属于他的图腾——一个有 13000 年历史的矛尖的复制品——以提醒自己运气是如何带他发现这件文物的原件的。


1997 年,在一次前往爱达荷州的野外考察中,他不小心使用了错误的指南针设置,导致基线设定出错,从而改变了他的野外地点。这个错误让他发现了一个装满石器和矛尖的坑。这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发现,坑中保存了一些北美最早的狩猎采集者的技术。“如果我的路线设置没有出错,我们就错过它了。”Davis 说。


Davis 的合作者、俄勒冈大学尤金分校的 Dennis Jenkins 也在研究北美最早的居民,他总是在进入工作地点之前戴上幸运的野外帽,并在晚上离开时将其摘下。他还认为自己的亮橙色多口袋野战背心和挂在腰带上的巴克刀是支撑他的野外“形象”不可或缺的物品,他说这有助于他带领学生度过危险的情况。


Xygalatas 说,在应对实验和科学的不稳定的本质时,咒语和仪式可能会给一些人带来稳定或控制感。“我们知道世界是一个非常混乱的地方,对于其中的大部分我们都无法控制。但我们可以对自己使用一些小伎俩(来获得稳定)。”他说。


参考文献:

1. Wood Brooks, A. et al. Organ. Behav. Hum. Decis. Process. 137, 71–85 (2016).

2. Lang, M. et al. Curr. Biol. 25, 1892–1897 (2015).

3. Nishikawa, T. & Morishita, N. Exp. Anim. 61, 177–181 (2012).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China@nature.com。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4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NCareers自然职场”。凡本公众号转载、引用的文章 、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因此产生相关后果,将由版权所有人、原始发布者和内容提供者承担,如有侵权请尽快联系删除。

关键词:实验室 Davis Xygalatas Koenig Long Froemke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传煤”微信公众号,或点击“期刊群”免费获取科研论文

 
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传煤”公众号,第一时间获取煤炭行业新鲜资讯,享全方位煤炭科技知识信息服务。
煤科热搜
版本:Bate 1.2

24小时内最火

  • 1低碳化现代煤基能源技术体系及开发战略
  • 2三质体智能高频细筛在天地王坡选煤厂粗煤泥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 3国有大型煤炭企业“7+1+1"智能矿山建设顶层设计与实践
  • 4西部煤矿立井钻井法智能化凿井关键技术装备研发与应用
  • 5氮氧化物与挥发性有机物协同催化净化进展
  • 6煤炭高效开采数智技术与成套装备研究及应用
  • 7水源热泵技术应用于深部矿井热害治理−以贵州锦丰金矿为例
  • 8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对黑山露天矿细粒煤的分选效果研究
  • 9SC15/182型梭车的研制及应用
  • 10东露天选煤厂原煤提运矿坑车辆计数识别研究

24小时内最火

  • 1废弃矿井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现状与新设计构想
  • 2煤自燃初期低温氧化产热特性及关键结构演变特征
  • 3尾矿资源化利用现状及生态化利用研究进展
  • 4煤可可的科普之旅|带你了解煤矿含盐矿井水的完美蜕变
  • 5基于光/电催化重整的废弃塑料回收研究进展
  • 6可变气门正时对汽油-氨双燃料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7吐哈盆地大南湖煤田西段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古地理及聚煤模式
  • 8富氧燃烧气氛下废弃物衍生吸附剂脱汞及再生性能
  • 9煤矿地下空间生物质储能及地质保障
  • 10液滴在烟煤表面的润湿特性及驱动机制

24小时内最火

  • 1选煤厂成本
  • 2选煤
  • 3水煤识别
  • 4水煤
  • 5复杂软岩综采工作面风机巷一体化超前支护技术研究
  • 6清水营
  • 7井下 煤仓
  • 8煤仓
  • 9释压阀
  • 10临界开采深度

24小时内最火

  • 1山东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 2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 3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 4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5天津德通电气有限公司
  • 6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
  • 7陕西延长石油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8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煤科工开采研究研究有限公司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研究分院
  • 9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能源与矿业学院 国家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 10 中煤科工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 煤矿安全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疆煤炭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来对平台产品吐槽CCAJ有关的所有问题您都可以咨询,全天在线,欢迎反馈

Baidu
map